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清华学霸的故事(实用7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2-28 14:43:18

清华学霸的故事 第1篇

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

1999年8月,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生李亮亮以646分的高考总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第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外。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舟发起第三次冲刺,2002年8月,他终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在清华园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一个清华学子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

考试舞弊,北大骄子被劝退

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旁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70多岁的李茂炳老人从箱子里翻出一大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儿子李亮亮的名字,这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咸宁市嘉鱼县,9岁时,父母离异。1996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省重点鄂南高级中学。为了儿子的学业,从一家小煤矿退休的父亲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间房陪读。在这所尖子云集的重点高中,李亮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大的人。1999年7月,李亮亮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自己喜爱的北大数学或经济管理专业不可能了。在班主任熊正维老师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这一年,他以总分646(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反而让李亮亮陷入两难。父亲李茂炳以他老矿工的亲身体会,不同意儿子上地质系,要他复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年9月,李亮亮还是踏进了北大校门。进入自由自在的大学校园,李亮亮渐渐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他开始逃课、通宵上网、打游戏。结果第二学期的《大学物理》考得一团糟。

考试结束后,李亮亮突然感到恐慌:自己已有一门课不及格了,要是《大学物理》再不及格……考试结束后,李亮亮到物理系找老师,看到试卷就摆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他不禁灵机一动:何不找个机会偷偷把没做的题目给补上。

第二天中午,他溜进办公室偷改试卷时,被老师抓了个正着,这一严重的舞弊行为很快被通报到教务处。按北大的校纪校规,李亮亮将被开除学籍。他高中的班主任熊老师得知后又气又急,他给北大打电话,请求学校从孩子的前途出发,以一种治病救人的态度酌情处理。

几天后,北大作出决定:要么留校察看一年,要么自动退学。李亮亮大脑一片空白,在辅导员的安慰下,他选择了自动退学。当天晚上,李亮亮给在咸宁的父亲打了个电话:“我想回来复读再考……”

接到儿子的电话,李茂炳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一到北大,就被地质系的宋书记请到办公室。从宋书记办公室出来后,明白真相的李父突然苍老了许多。看到父亲满脸的失望和沧桑,李亮亮突然特别恨自己,希望父亲狠狠地骂他、打他一顿。

可父亲只说了一句:“什么也别说了,明年再考回来。”

重压之下,第二次高考失利

2000年8月10日,李亮亮又翻出高中课本,回到鄂南高中,回到了他熟悉而又陌生的高三课堂。为了不影响李亮亮的学习,熊正维老师和李父隐瞒了李亮亮的退学真相,对外称,李亮亮是因为不喜欢地质专业,主动从北大退学回来的。

从北大退学回到高三课堂复读重考,使李亮亮成为整个鄂南高中乃至咸宁市的新闻人物。人们都在关注着:明年高考李亮亮还能考上北大这样的名校吗?2001年7月,由于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北大退学留下的阴影,李亮亮在高考中再次遭遇滑铁卢。

高考结束后,他悲观地给自己估了640分。估完分,李亮亮不敢回家面对父亲,也不敢面对自己,他只想逃避。傍晚时分,他心情沮丧地坐上了最后一趟回老家嘉鱼县城的汽车,一个人来到三湖连江的水库边呆坐了三天三夜!

他三次走进了水中,可三次都回到了岸边。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地问他:“你这样去死算个什么?你对得起老父亲吗?你对得起爱你如子的老师吗?”“不!我能重返北大,我能考上清华!”

当太阳第三次升起的时候,李亮亮拖着快要虚脱的身体,回到了鄂南高中旁那间租住的小房。年迈的父亲满眼血丝,儿子失踪的这三天,他未曾合过眼。看到儿子平安回家,他松了一口气,默默地做了一碗儿子爱吃的鸡蛋面,放在他的床头。

根据所估计的分数线,李亮亮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结果当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636分,李亮亮以一分之差被挡在门外。这时,郑州大学给李亮亮发来了录取通知书。是继续复读还是去郑州大学?

又一个两难选择摆在李亮亮面前。父亲跟他商量,希望他能再复读一年,可李亮亮担心的是:如果明年高考成绩比今年还差怎么办?父子俩拿不定主意,他们找到熊正维老师。熊老师推心置腹地对李父说:“现在最痛苦的人是你儿子。没有人能帮他,没人能理解他的感受。复读还是上郑州大学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自己能否走出阴影。”

熊老师这番话一下子解开了李亮亮心中的死结,“从什么地方跌倒就应该从什么地方爬起!”他当即决定选择再次复读。

三上高考场终圆梦清华

2001年8月,鄂南高中以宽容的心态再次接纳了李亮亮,巧的是,熊正维又成了李亮亮的班主任。

而此时,他原先在北大的同学却即将进入大三阶段的学习。在鄂南高中,“李亮亮”这个名字太响亮了。为了排除干扰,李亮亮曾改名李德星。高三第一学期,李亮亮状态极不稳定,时而考年级第一,时而又排在十名开外。熊正维老师对此既着急又担心,他的心理压力丝毫不亚于自己的这名得意门生。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李亮亮只考了650分,排在全年级第13名。分数公布的当天下午1点多,李亮亮躲到一个非常偏远的游戏机室,疯狂玩游戏。

晚上11点多,熊正维等三个老师和其父亲找了几家游戏机室才将他找到。看到自己倾注全部心血的弟子竟然如此自暴自弃,熊正维老师难掩心中的失望。他控制不住情绪,冲上去猛地踹了李亮亮一脚。接下来是长达3小时的训诫,整个过程中,李亮亮一言不发,一直默默流泪。

新学期开学后,李亮亮像变了个人似的,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残酷的学习计划:早上五点半起床跑步,然后背英语、语文,晚自习回家后学习到凌晨两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李亮亮的成绩开始直线上升,状态也逐渐稳定。2002年7月8日,高考结束后,李亮亮自信地估出成绩:680分。

这次,他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考了自己最喜爱的`专业——清华大学数学系。不久,成绩揭晓了,总分678分。其中,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获得满分。

如今,李亮亮在清华园学习已近一年。在学校,他再也没逃过一节课。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每门专业课成绩都在80分以上。此外,他还是学校入党极积分子,并选修日语和经济学。

李亮亮说:“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挫折、压力和荣辱!”

编后:有人把高考叫做“黑色七月”——当高考还在7月份举行的时候,而今,高考在6月举行了,有人就又把高考叫做“黑色六月”了。

高考确实是道坎,但就算是在这里绊倒了,天也不会塌下来。说到挫折,恐怕李亮亮所经历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所无法接受的,但他仍然挺了过来,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

李亮亮他特殊的经历以及他的故事,希望能给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们一点鼓励和启示。

清华学霸的故事 第2篇

“踩着分数线”进入清华的胡耀文,曾经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物理,在大一时经常考虑转专业。学堂班首席教授朱邦芬老师一句“知识不是学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和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 鼓舞着他,他明白:迷茫是正常的。我允许自己迷茫,但不允许自己因为迷茫而停下脚步,必须把眼下的东西学好,并成为清华物理系历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学全部满分的学生。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后,他说:“如果不学物理,我会后悔一辈子。”

本科科研横跨物理学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量子信息、光子学和凝聚态理论计算,胡耀文几乎投入了除课内学习外的所有时间到科研中,坚持理论实验并行。一边认真学习实验技术,一边自己摸索理论。

他形容物理学家Cohen-Tannoudji的《量子力学》一书很漂亮,读起来跟小说一样让人上瘾,并把偶像的照片设为了桌面。

清华学霸的故事 第3篇

姚期智先生曾经说,中国要想在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的问题。乔明达愿用机器学习理论推动世界改变。

刚进入清华时,乔明达坚持兴趣,成为ACM竞赛校队的一员。在学科竞赛实力后调整心态,每周近20小时高强度训练,成为东主楼的“守夜人”,他和队员们最终获得ACM-ICPC 2015世界总决赛金牌,创清华大学近六年最佳成绩。

走向初探科研,乔明达探索钻研二者并进,广泛探索计算几何、机器学习理论等不同领域,部分解决统计学家Bechhofer 1954年提出的 open problem,论文发表跻身世界一流的机器学习、统计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

他为网站主导设计最优投票机制,帮助用户做出最优决策;参与设计、开发高考志愿填报推荐系统,指导考生更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并在假期回学校做信息学竞赛教练。

乔明达睡前半小时的“必修课”是对学术问题的深思冥想。半梦半醒的冥想中,如果突然有了灵感,就立刻下床演算验证。

清华学霸的故事 第4篇

我是如何站在了这里

“老王,你知道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吗?”

“到时候,我站在台上,你要在台下为我加油哦!”

父亲没能到现场看王云帆答辩,但他将2015年的最后一个承诺珍藏于心。

这条路很漫长,为锻炼自制力,他调动群众的力量监督自己,戒掉了网游。解决执行力和责任心,他积极向老师们请教,成为“第一排常客”,勤于答疑并敢于质疑。他说,我给朱邦芬院士发邮件质疑一个朱老师的推导,虽然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但老师们鼔励自己将质疑的精神发扬光大的包容、友善和指导,让我走到现在。

他感谢老师的帮助,在学分绩和科研创新方面有着长足进步;感谢一位老党员的指点,明白自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要加油。他积极参加社工活动,立志做一名优秀的_员。

回归理想,他形成自己的学习框架,立足于基础数学、物理,研究物理和电子交叉领域,同时了解材料、计算机科学有关知识。他说,我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向,独一无二的学习轨迹。我兑现了对父亲的承诺,其他人是因为优秀站在这里,我是为了站在这里不断拼搏。在拼搏的过程中,我找回了自己的理想,并将其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为了目标一步步走下去。

清华学霸的故事 第5篇

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提起学习,他有两个“法宝”:一是合理安排时间,如果在做的一件事情特别影响学习的话,他就会适当地减少;二是坚持比较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而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郭宇韬印象最深的是大二时班级的“老馆自习团”。临近期末的每一天,同班十多个人都坐在老馆的同一张桌子旁自习,从早到晚。“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件要主要做的事情,这件事情要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在大学里面,我还是觉得学业是比较重要的事情”,郭宇韬说。

清华学霸的故事 第6篇

我不会忘记点点灯光背后的使命。

来源丨清华大学官方微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清华学霸的故事 第7篇

神成就:总共20门课,15门满分100分,4门99分,1门98分。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这样评价他:衍隽已经超出了至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

韩衍隽,1994年7月出生于安庆市潜山县一个普通家庭,2011年毕业于安庆一中,同年以705分的高考成绩获得安徽高考理科状元,并被保送清华大学。2014年11月2日下午,象征清华最高荣誉的2014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在清华大学上演,一名大四学生展示的成绩单震惊四座,赢得一阵掌声,20门学科,除了1门98分、4门99分之外,其他学科都是满分。成绩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轰动,网友们纷纷膜拜,称这位大四学生是“清华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