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实用4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3-12-26 08:01:52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第1篇

如果说孙坚的空城计,让孙大帅哥死里逃生,那曹操的空城计就要更胜一筹了。这事发生在老曹和吕布的之间。

公元195年,曹操和吕布在兖州对决。按说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可是他在征伐徐州的过程中,被吕布抄了后路,占据了大部分地盘。曹操仓促回援,跟吕布一顿硬碰硬,双方打得筋疲力竭,最后连饭都不够吃了。

为了填饱肚子,曹操就把自己的部队都分配出去收割、采购粮食,甚至连老曹自己都带了一千多人亲自参与劳动生产——收麦子。

可就在老曹亲自劳动的某一天,吕布带着大部队一万多人,突然出现在老曹生产现场的附近。

曹操一看,以这兵力对比,即便曹操迅速回城退守,估计也难逃被吕布攻灭的命运。既然如此,曹操也不着急了,不但没躲,反而干脆把城门敞开,又把自己这一千多号人重新分配了一下:分了一半左右跑到侧面藏起来,自己带着五百来号人悠哉悠哉继续劳作。

曹操这一招,把吕大帅哥彻底整蒙了:曹操这阵势,绝对有诈,想阴我。吕大帅哥脑瓜飞速旋转之后,做了一个决定:退兵!

而就在吕布开始撤退的时候,曹操预先埋伏好的兵马突然窜了出来,一通敲锣打鼓之下,吕布的人马瞬间成了惊弓之鸟,也顾不上看敌方有多少人,从上到下基本都一个反应:中计了,都跑吧。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第2篇

首先要说江东猛虎孙坚的“空城计”,这事发生在“十八诸侯讨董卓”时期。

一开始,面对来势汹汹的十八诸侯,董卓内心很虚,毕竟对方军力强盛,人多势众,老董耍阴谋、玩权术有一套,但他自己还真不是什么顶尖的军事天才,所以董卓初始的策略是防守。

可是随着战事继续,老董发现,来的各路诸侯好像也没啥攻击性,虚张声势的假动作不少,可是真刀真枪的攻城,几乎没有,这些诸侯简直就是“人畜无害”。

看清了这个形势之后,董卓决定主动出击,他派出了亲信爱将胡轸出战,准备找个软柿子捏一下,杀鸡给猴看!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第3篇

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用过空城计的,除了孙坚、曹操、赵云这些一流人物,还有一些“二流将军”。比如并不太有名的吴国大将朱桓。

这事发生公元222—223年之间。这时间点,正是刘备刚刚经历夷陵惨败。但对于东吴来说,危机并未解除——魏国早就虎视眈眈地等着捡便宜了:曹仁已经率领数万人马杀向了濡须口。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仁那也是名将之资,用兵很有一套。这一次,他派出小股部队,虚张声势假装要攻击濡须东面的羡溪,这逼得朱桓赶紧派出大军救援。而曹仁玩的就是“调虎离山”,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率领真正的大军,突然杀向濡须。

而此时的濡须口只有可怜的5000兵马。面对数万大军压境,朱桓却一点不慌,好像不是自己危若累卵,反而曹仁是来送死的。他一面命人快马追回大部队,另一方面,也玩了一把偃旗息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

面对这一手,曹仁果然被迷惑,不敢进攻,结果白白贻误了战机。朱桓就抓着这个时间差,突然发起反击,反而把曹仁打得大败。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第4篇

说起文聘,他在三国时代也算一号人物,曾经是刘表的猛将,他在刘表死后,跟着刘琮投降了曹操,其人作战勇猛,且很有操守,因此很受曹操器重。

而这个文聘,也曾经导演过一次“空城计”:

这事发生在公元226年,这一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按说这会儿是魏国的国丧期,应该不兴兵事。可闲没事的孙权就要趁火打劫,他带领5万大军就出来找麻烦。而孙权“麻烦”的对象,正是据守在石阳(今湖北孝感县西南)的文聘。

碰巧,孙权来的这个时机很要命,当时正好连降大雨,把石阳城都淋塌了好几处,文聘也根本没来得及修好城防工事。

面对孙权的大军,文聘犯难了:这塌掉的城防,根本没法作为固守的依仗;出城迎战,自己又寡不敌众。

思来想去,文聘摆出了一道“空城计”,具体操作如下:把守城的士兵全都撤下,他自己更是干脆躲到家里睡大觉。整个石阳城看起来就是空城一座。

兴冲冲赶过来的孙权一看这阵势,自己反而犯嘀咕了:都说这文聘既是忠臣,也是将才,如今这阵势,肯定有阴谋啊,城里没兵,难道都把士兵埋伏在城外?算了,不冒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