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静静的顿河故事大意(6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2-27 16:41:50

静静的顿河故事大意 第1篇

《静静的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场景和细节,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津津乐道,比如其中格里高利埋葬阿克西尼娅的那段描写。格里高利在夜里带着阿克西尼娅骑马逃走,却在途中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娅被子弹打中,肖洛霍夫接着写道:

在离村子约两公里远的地方,格里高利猛地策马离开大路,走下陡坡,赶紧抱起阿克西尼娅,小心翼翼地把她放在地上。

他脱下阿克西尼娅那件厚厚的短上衣,撕开她胸前薄薄的衬衣,摸到了伤口。子弹击中阿克西尼娅的左肩胛,打碎了骨头,斜着从右边的锁骨下方穿过。格里高利用满是鲜血、哆哆嗦嗦的手从鞍袋里掏出干净的内衣和绷带。他抱起阿克西尼娅,用膝盖支着她的后背,开始包扎伤口,试图止住从锁骨下方直往外冒的鲜血。衬衣布条和绷带转眼就变黑了,被浸透了。血也从阿克西尼娅半闭半张的嘴巴里流出来,她的喉咙里咕噜咕噜直响。格里高利吓傻了,他明白,一切都结束了,他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沿着陡坡,沿着那条在草丛中踩出的、满是羊粪的小道,他抱着阿克西尼娅,小心翼翼地下到沟底。阿克西尼娅耷拉着的脑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听到了阿克西尼娅那嘶哑、急促的喘息声,他感觉到了那温暖的血流出她的身体,从她的嘴里流到他的胸口。两匹马也跟着他来到沟底。它们打着响鼻,碰响嚼环,吃起多汁的青草。

黎明前不久,阿克西尼娅死在格里高利的怀抱里。她始终没能恢复意识。格里高利默默地吻着阿克西尼娅冰冷的双唇,那嘴唇带有血的咸味,他小心翼翼地把阿克西尼娅放在草地上,站起身来。一股莫名的力量突然击中他的胸口,他踉跄一步,仰面倒在地上,但他很快就惊恐地跳了起来。他又再次摔倒,光着的脑袋狠狠地磕在石头上。然后,他跪在地上,从刀鞘里拔出军刀,挖起墓穴。土地潮湿,挖起来并不费事。他挖得很急,觉得喉咙憋得很难受,为了缓一口气,他一把扯开衬衣。黎明时分的清凉侵袭着他汗湿的胸口,他觉得他的活儿不那么艰难了。他用双手和军刀往外掏土,一刻不停地挖着,但是到他挖出一个齐腰深的墓坑,还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明媚的晨光中,他埋葬了自己的阿克西尼娅。他把阿克西尼娅放进坟墓,又将她没有血色的、黝黑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再用头巾盖上她的脸,不让泥土落进她那半睁半闭的眼睛,那双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盯着天空,已经开始暗淡了。格里高利与阿克西尼娅告别,坚信他俩不会分别得太久……

格里高利用手掌仔细地拍平坟堆上潮湿的黄色粘土,久久地跪在坟墓旁,垂下头,身体微微晃动。

现在他没什么可着急的了。一切都结束了。

在干热风的雾霭中,太阳升到了陡岸的上方。太阳的光芒洒在格里高利没戴帽子的脑袋上,给他浓密的白发镀上一层银光,然后滑过他苍白可怕、一动也不动的脸庞。仿佛从一场噩梦中醒来,他抬起头,看到了头顶上方黑色的天空以及太阳那刺眼的黑色圆盘。

肖洛霍夫在中国是十分幸运的,他的《静静的顿河》1928 年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刚开始连载,就被文学嗅觉十分敏锐的鲁迅注意到了,鲁迅立即约友人贺非从德文译出第一卷,编入他主编的“现代文艺丛书”,1931 年在上海出版,鲁迅本人还写了一篇后记。也就是说,在中国,鲁迅是肖洛霍夫文学天赋的第一个伯乐。

来自: 昵称63703230 > 《读书时间》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剧评丨八小时《静静的顿河》留下了什么?

反观第四幕,它与第一幕的演出时间相同,都是110分钟,而它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占原著篇幅近30%的第七、八两卷,这两卷构成了原著中最为饱...

故事的力量 ——重读《静静的顿河》| 徐则臣

故事的力量 ——重读《静静的顿河》| 徐则臣。此外,尚有一个指控理由:《静静的顿河》之前的作品《顿河故事》与之相比,在文笔和艺术上...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 | 下(周末好文)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 | 下(周末好文)而后红军珂赛伏依亲手杀死了格里高利的哥哥彼德罗,使得格里...

《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其实后排观众照样能从无声凝望之中感受到他们爱情火苗的温度,正如科兹洛夫对看不见“顿河”的后排观众说的...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肖洛霍夫的写作特色

肖洛霍夫在全书之首引用的哥萨克古歌,就是对顿河地区和哥萨克因革命和战争而引起的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静静的顿河》全书引用了许多...

电影《静静的顿河》

电影《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顿河》Тихий Дон《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_维...

如何评价苏联作家的肖洛霍夫的诺贝尔奖作品《静静的顿河》——之二

如何评价苏联作家的肖洛霍夫的诺贝尔奖作品《静静的顿河》——之二.只要提到《静静的顿河》,除了说一句“那是一本好书”之外,还有滔滔不绝的赞颂。匪夷所思的是,《静静的顿河》带给读者的远远超越了...

《静静的顿河》波澜壮阔的哥萨克民族史诗

《静静的顿河》波澜壮阔的哥萨克民族史诗。葛利高里的父亲为了避免丑事外扬,安排他与村中一位姑娘娜塔利亚结了婚,但葛利高里并不爱她,不久公开与阿克西尼亚同居,成了村中一件丑闻。被父亲痛斥后,...

滚滚波涛皆是泪——名著《静静的顿河》漫谈

肖洛霍夫的笔触始终与顿河哥萨克的命运相连,他的作品反映了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哥萨克人民的生活变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哥萨克形象,并开创了独特的悲剧史诗的艺术风格。“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静静的顿河故事大意 第2篇

顿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三大河(部分支流在乌克兰境内)。故事里提到的地域其实是哥萨克人聚居的小村子,具体是指俄罗斯南部与高加索山脉的东麓,就是顿河流域、里海沿岸、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

“哥萨克”这个词的本意是“勇敢的人,自由的人”,这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群体。《静静的顿河》的男主人公格里高利第一次得到勋章回乡时,受到全村热烈祝贺,被称赞为“一个好哥萨克”。因为英勇善战就是一个好哥萨克的标准。

静静的顿河故事大意 第3篇

小说《静静的顿河》的题目,应该出自小说开篇引用的那首哥萨克古歌。在这首仅十行的古歌中,“静静的顿河”这一偏正短语竟然出现了六次。歌中唱道:“年轻的寡妇装点着我们静静的顿河,/我们父亲般静静的顿河布满孤儿”;“哦,静静的顿河,你是我们的父亲!/哦,静静的顿河,你为何如此浑浊地流淌?/唉,我是静静的顿河,我怎能不浑浊!/我是静静的顿河,冰冷的泉水在我的河底喷涌,/我是静静的顿河,白色的鱼儿在我的水中翻腾。”

“静静的顿河”既是描述的对象又是说话的主体,一问一答之间,“静静的顿河”作为一个高度概括的形象已跃然纸上。不知这首古歌是否真的存在,这也可能是肖洛霍夫的拟古之作,但作家在小说开头处有意地反复强调,却无疑把“静静的顿河”这个意味深长的隐喻植入了每一位读者的记忆,在肖洛霍夫的小说面世之后,顿河无疑成了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静静的顿河故事大意 第4篇

140万字,400多个角色,想要呈现这样一部长篇巨制挑战极大。而就在2012年,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把《静静的顿河》搬上了话剧的舞台。

话剧《静静的顿河》没有过多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是把场景主要放在顿河边上那些小小的村庄里,以留在村庄里的老百姓的视角来看时局的变化。

舞台设计也是绝妙,同样的一件道具可以指代不同的意象。虽是现实主义戏剧,在几乎不变的实体空间里,仍旧有着浪漫的想象空间,足以让观众从观剧过程中寻找乐趣。

如果看完以上的几点小知识

你还想深入做些功课

不妨报名参加

或是来听导演聊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走进剧院

感受八小时现实主义戏剧的巨大能量

我们下周见啦

《静静的顿河》宣传片

演出信息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

话剧《静静的顿河》-上海站

静静的顿河故事大意 第5篇

小说是如何被创作的?

《静静的顿河》故事发生的时间线是1912年-1922年,囊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

身处和平年代去欣赏《静静的顿河》,许多读者大概会觉得“心累”,因为主人公格里高利“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奔赴前线的路上”。但对于肖洛霍夫来说,这却是他年少真实的经历。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

肖洛霍夫出生于1905年,出生时还是个俄国人。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相继爆发;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成立,肖洛霍夫的国籍从俄国变成了苏联。

1926年,他开始创作《静静的顿河》。动荡时局之下,伟大的作品应运而生。

静静的顿河故事大意 第6篇

《静静的顿河》拍过电影吗?

《静静的顿河》曾两次被改编成电影,第一次是1957年,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把小说《静静的顿河》改编成电影,全长340分钟。第二年,电影获得了全苏电影节一等奖和一系列国际大奖。

第二次是在1991年,前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邦达尔丘克重新拍摄电影《静静的顿河》,电影没有上映,邦达尔丘克去世。他的儿子,俄罗斯导演小邦达尔丘克把电影重新剪辑成集电视连续剧,直到2006年才正式播出。

电影《静静的顿河》(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