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15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3-11-08 11:51:50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1篇

老师,我怎么出来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受宠,衣食住行家长们包办,以至于到了新的环境不能快速适应,常常比别的小朋友“慢半拍”。或者不动脑筋,希望别人来帮他“办事儿”。

案例描述:

上周四我们过生日,因为6、7月份的孩子一起过,人数比较多。我们在前面放了两个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们就为女孩子们梳辫子。吃到一半,小伟喊道“老师,我有鼻涕”,“那你出来拿餐巾纸吧”我对小伟说。可小伟没有出来,左顾右盼的看看边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么出来啊?”小伟坐在最中间,左右边都有小朋友,觉得出不来。其实只要把小椅子往后面一拉,就有空间出来了。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出来的”。结果小伟的办法是钻到桌子底下,爬出来。当时我并没有纠正他钻桌子的毛病,只是对他点点头,因为他想办法了,只是这个办法并不是最合理的。

又过了一会儿,小伟又喊了“老师,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来吧,叉子放在小脸盆里,盘子扔掉”。小伟看看手里的盘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么出来啊?”哦,原来,手里的东西成了累赘,钻不了桌子了。其实那个时候,小伟右边没有小朋友了,只是小椅子没有搬走。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出来的”,又使了个看右边的眼色。小伟看懂了“看右边”的意思,把手里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盘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脚的推开他的障碍物。放完东西,回过头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点点头,并说:“小伟你真棒。”

案例分析:

小伟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有爸爸妈妈包办自己的家务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袜子等都由妈妈帮着穿。这让他养成了对爸妈的依赖性,所以遇到什么事总是先喊老师或阿姨,自己不动脑筋想办法。动手能力也就相对比别的小朋友差,使得小伟到了中班,纽扣还不怎么会结。总是以为阿姨或老师会帮忙,自己坐在小床上或地板上等着。小伟其实会做事,但是因为锻炼的不多,做的比别人慢,做的比别人差,妈妈看到就会指责,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错,做错后又会被批评。这又增加了一项对自己不自信的头衔。所以发生了两次可以出来却还要问怎么出来的事件。小伟妈妈也对我说过,“在家里,明明会做的题目,问我们好几遍还不肯下笔,这个孩子没用的来。”

案例反思:

策略一:遇到小伟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形成一致。不要认为孩子干不好或怕麻烦、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做,在家坚持不当他的左右手,放手让他做,做的错、差没关系,只要自己动手,就会得到锻炼,从锻炼中进步。让孩子能获得更多独自动手的权利。纲要中写到:“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策略二:在幼儿园也一样,教师要多鼓励他,用一些肯定的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真棒”、“恩,进步了,继续努力哦”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引导也很重要,上面我就用了一些眼神和手势,通过引导找出切入点。

幼儿自理能力已经是家长以及老师们坐下来常提起的话题,大家都希望能解决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相信通过家长、老师和自己的努力,小伟能克服他的依赖性和自主性。一起为小伟加油!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幼儿教师的爱与责任》

一个幼儿教师,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是爱。这些我都赞同,但我觉得 最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 心。一切都无从谈起。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我就要平等地欣赏, 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没有理由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长孩 子的自负或伤害孩子的自尊。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为每一位 孩子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孩子幸福得像花一样健康成 长。

我班的艺林小朋友刚入班时,小手那么小,胳膊那么细,好象 用力一拉会把她拉坏似的,去厕所小便,她望着便池不感迈步,我 递上一只手,她扶着迈了过去。她小便完,我又递上一只手,她又 拉着我的手下来,就在这牵牵拉拉中,艺林能自己入厕了,她的妈 妈说:‘艺林上幼儿园进步真大,谢谢您老师。”。还有欣欣小朋 友,入班时你我他分不清,有一次,他要小便,他说:“老师,欣 欣要尿尿。”我说:“欣欣,你这样说;‘我要小便。’”他说 “老师,你要小便。”弄得我笑痛肚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我 们的细心,耐心教育下,学期结束时,欣欣能和妈妈一起完整的讲 故事,„„爱孩子,教孩子是我的责任。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我就要对家长负责。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 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我要像妈妈一样 呵护孩子,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我又要做妈妈无法做到的——教 师的责任,我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如何生活。引导他明白道理,帮他探索世界奥秘。家长的期望就是 我们的努力方向,我要对家长负责,还家长一个健康,快乐。活泼 聪明的宝贝。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我就要对我的幼儿园负责。我努力把工作 干好,在外人眼里树立我的幼儿园的形象,我创造性的落实园计 划,早出完归,早出完归并非是我没完成本职工作,而是我要把工 作做得更完美。就拿这次布置环境来说,孩子在班里时,我没法去 做,因为这时我的眼里只有孩子。等孩子离园后,我才和班里的另 一位同志开始布置,因为布置得较多,三八节放半天假,我也没休 息,而是利用这半天时间把教室布置完。当第二天孩子入园时,我 看到孩子露出惊喜的神情。当家长得知这是我们利用假期布置的环 境时,无不为之感动。也更支持我们的工作。他们赞叹到:“你们 为了孩子,太辛苦了!市幼儿园就是不一样

!”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我就要对国家负责。因为现在的孩子是将 来建设祖国的后备军,如果现在我姑息了一位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而 没有告诉他这样做不对,那么,他将来有可能做对国家有害的事, 又怎能指望他建设祖国?所以,我对祖国负责,告诉孩子对与错, 帮孩子分清是与非,容与耻,帮孩子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这是 我,一个幼儿教师应负的责任!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孩子甜甜的歌声是我心间一股流淌不尽的 清泉;孩子好奇的目光是我闹中永不停息的思考;孩子银铃般的笑 声是我人生路上最美的延伸。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3篇

博大的爱献给你——我的学生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

,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教十载,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4篇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努力的尝试让幼儿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关爱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但我学习了《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一书后,我学到了很多,原来现实生活还可以提供课程的资源、课堂知识的应用对象、实践活动的场景、体验与反思的材料等。

一、充分利用生活中素材。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陶行知先生曾在学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如:小班的孩子玩的积木或玩具,有长友短,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每天吃的餐点和菜是什么,有什么营养等。我们教师可以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素材,不让它流失。

二、把生活作为教育的途径。

生活即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纲要》中也多次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来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进行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如:大班的幼儿是幼儿园内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大带小,可以去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哄哄他们,喂他们吃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又如:到了大班后,班内大部分的孩子都在换牙了,孩子们都会很焦虑、紧张,有的甚至不大愿意去看牙医,不愿把牙拔下。为了让幼儿去关注、接纳这一变化,并掌握好保护的方法,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回归孩子的生活化。

暑期的学习打发了空余的时间,使自己过的非常的充实。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其实幼儿老师很普通,没有骄人的业绩;幼儿老师很平凡,没有显耀的事迹,但责任重大。幼儿老师就是一群孩子的“保姆”,给他们喂药,教他们排队做操、识字、绘画、唱歌、跳舞、做手工,甚至 他们大小便还得帮忙提裤子擦屁股,虽然也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但是[幼师演讲稿(共2篇)]看到他们一天天长大,一点点进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学会了帮助小朋友......我感到了无比欣慰,其实爱是奉献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我愿意和在座的老师们一起微笑面对每一个小朋友,一起平凡而伟大着,奉献而快乐着,成熟而年轻着。

其实这些事情是难不倒我的,与在座老师相比,我要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教学艺术,我要下定决心做一名好的幼儿老师,让家长满意,孩子喜欢,面对工作中许多接踵而来的事情,面对各种压力,我要改变自己,创新自我,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自己要有信心。我相信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样,对自己有了信心,才会认识和了解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我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

在这个充满春天希望,遍布生机的苗圃里,我要用微笑诠释着幼师这份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谱写无悔的人生。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6篇

幼儿是如何学会跳绳的?大家可能会说要练,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然而,幼儿喜欢单调重复的练习吗?怎样让幼儿带着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习跳绳?怎样有效支持幼儿获得跳绳的经验呢?下面是笔者带领幼儿学习跳绳的经历。

初次跳绳

幼儿升人大班,教师按惯例带领幼儿开展跳绳活动。刚开始的几分钟,跳绳场面比较热闹。可不久,有幼儿就说:“老师,我不会跳。”“老师怎样跳呀?”会跳几下的贤贤则说:“太累了。”运动能力强的轩轩艰难地、不连贯地跳了几下,说:“唉,太难了!”孩子们“知难而退”,有的收好绳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绳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绳子挥舞……教师只好终止跳绳活动。

初次接触绳子,孩子们从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O分钟。为什么会这样?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意识到跳绳需要有一定的对绳子的操控技能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如平衡能力,手、眼、脚等协调能力,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儿初次接触绳子,对操控绳子缺乏经验,理所当然会出现觉得跳绳很难、不知怎样跳、太累了等情况。看来学会跳绳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于是,教师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不练习跳绳,而是通过各种玩绳游戏帮助幼儿储备一定的跳绳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并持续激发他们的玩绳兴趣。

自由玩绳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不跳绳,我们来玩绳,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玩。自己去找伙伴吧!”教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情绪高涨地找玩伴玩了起来。奇奇、晖晖、远远、坤坤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两个绳子棒,使劲地挥动绳子,边挥边说“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文文、涵涵、西西、轩轩四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边甩边念“渔网、渔网,捞、捞、捞”,念完马上把绳子放低,另外两人马上从绳子上跳过,有时举绳人念完马上把绳子分别举到头顶、肩膀、腰部,另两人则根据绳子的高度尝试跳过或钻过。瑶瑶、宁宁、萌萌三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上下晃动,另外一人尝试从晃动的绳上跳过,或从晃动的绳下爬过、侧身翻滚过……

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玩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还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情况不断地调整游戏过程。

幼儿玩绳时的动作有甩绳、晃绳等,他们还用走、跑、跳、爬、钻、滚等动作尝试经过晃动的绳子。这些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臂、手腕力量与灵活性,发展了幼儿对晃动的绳子的判断能力及躲闪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肌肉力量与耐力,为幼儿的跳绳活动作了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的铺垫。同时,在自由玩绳中。幼儿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游戏的,他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一

在游戏中学习

为了规范跳绳动作,提高幼儿的跳绳水平和兴趣,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游戏。

游戏1:蹦床。有时在真正的大型蹦床上跳,有时模仿在蹦床上跳(双脚向上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玩的时候,有时听教师的口令玩,有时听哨声的节奏玩,有时听音乐的节奏玩。节奏快,幼儿蹦得快;节奏慢,幼儿蹦得慢。在幼儿对“蹦跳”有一定节奏感后,手摇与脚蹦同时进行,即手往后摇的同时脚马上蹦跳。

游戏2:盲狼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盲狼。游戏开始时,小兔跳着游玩或跳着去采食物,盲狼闭眼听。谁的脚步声被盲狼听到,谁就可能被抓。

游戏3:老鹰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老鹰飞来了,小兔快速躲闪;老鹰飞走了,小兔悠闲地跳。

游戏4:青蛙和蛇。一个幼儿扮演青蛙,一个幼儿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儿手拿绳棒,用手腕把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闪。

游戏5:跳晃动的绳。两个幼儿拿绳棒左右晃动绳子,另一个幼儿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比一比谁跳过的次数多。

幼儿在以上游戏中能自然习得跳绳的技能。如:“蹦床”游戏,幼儿练习用前脚掌有节奏地踏跳,着地时膝盖微曲;“盲狼和小兔”游戏,能锻炼幼儿用脚尖或前脚掌轻轻着地的能力;“老鹰和小兔”游戏,快跳与慢跳相结合,能锻炼幼儿跳的耐力;“青蛙和蛇”游戏,既能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为摇绳做准备,又能锻炼幼儿跳着躲闪的能力;“跳晃动的绳”游戏,能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令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用多种方式学习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小美跳绳姿势标准,跳得轻松。在与小美妈妈交谈中了解到,小美爸爸跳绳跳得好,在家经常指导小美,还通过视频引导小美学习跳绳的要领。得知这个信息后,教师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跳绳的录像。幼儿从录像中感知跳绳的要领,惊叹录像中阿姨精湛的跳绳技艺,产生了强烈的学跳绳愿望。

幼儿会连着跳几下后,很有成功感与满足感,急于跟教师分享。常有幼儿对教师说:“老师,你看我跳,我能跳15下。_“我能跳20下了。”“我比你更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对他们说:“你们跳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去数数别人能跳几下,看看谁跳得比较轻松。”幼儿观察同伴跳绳后,教师与幼儿交流,然后请小美和小奇(小美跳绳的动作规范,小奇运动能力很强)比赛跳绳。小美30秒钟跳了58下,小奇30秒钟跳了45下。小美跳完呼吸自然,而小奇跳完说“累死了”,马上想蹲下。教师问:“谁跳得多?”“为什么小美跳了58下还不觉得很累,而小奇跳了45下却非常累?”孩子们纷纷说,小美用手腕摇绳,脚尖着地跳,而小奇脚抬得很高,落地声音很响。幼儿从同伴的比赛中吸取经验,不仅领悟到跳绳姿势很重要,而且进一步明白了跳绳的要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部分幼儿能连续跳50几下了,而有的幼儿只能跳1O下左右,有4个幼儿还不能连贯地跳。会跳的幼儿看到不会连贯跳的幼儿常常会跟他说:“手不要停下来,要一直甩。”看到有的幼儿落地比较重就会说:“你跳得轻一些。”……教师见状,组织幼儿交流,问谁想当教练。听到叮以当教练,幼儿自告奋勇,开始师徒结对。小姚教小蒙,小蒙很努力地跳,小姚在一旁一边鼓掌一边说:“就这样跳,跳得很好,继续跳,不要停下来,再跳一跳就能连续跳很多多了。我就是这样学会的”博博已经能连续跳十几下了,只是落地重,跳得很吃力。轩轩边看博博跳边说:“要跳得轻一些,不能让我听到你的脚步声。”博博跳了一会儿,轩轩便示范起来。他们两个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轻,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多。小西在指导小丁,他很认真地观察小丁的动作,然后对小丁说:“不要撅屁股,撅起来就跳不好了。”小丁听从小西的提醒,慢慢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很努力地学习,跳绳姿势改善了许多……

跳绳比赛

经过师徒结对学习,幼儿跳绳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连贯跳绳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天,小兰和小奇说:“老师,我们想比赛跳绳.看谁赢得多。我们要记录下来。”他们拿来笔和纸,画好记录表开始比赛。他们一个人跳.一个人数、记。第一局,小兰跳了10下,小奇跳了19下,小兰输。第二局还是小奇赢。到了第三局.小兰说一定要多跳几下才能赢。虽然小兰跳时身体有些摇晃,但她咬牙坚持,终于赢了。他们的比赛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活动结束,小兰、小奇利用记录表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比赛过程与结果,其他幼儿也产生了跟同伴比赛的愿望。于是,教师说:“如果你想跟同伴比赛,你想选什么样的对手?”小蔡说:“要选实力相当的,要不很快就被对手打败了。”其他幼儿也表示同意。

第二天,幼儿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开始比赛。为了缩短画表格的时间,教师按幼儿事先讨论好的要求打印好记录表。比赛开始,每一对幼儿都忙着跳、数、记录,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如,有的用金牌表示赢局,有的用自己的学号表示赢局,有的用花来表示赢局,有的用打勾表示赢局……

幼儿学习跳绳持续了两个月,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再到积极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训练幼儿跳绳,而是追随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时而放手,时而支持,让幼儿自由玩绳,自主跳绳,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跳绳的经验和技能,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也得以全面提高。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7篇

带着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候,每次走到葡萄架底下,孩子们就会喊:“宝葫芦!”那上面确实挂了许多可爱的葫芦,孩子们仰着小脸,伸手指点着,在讨论着哪个葫芦大,哪个葫芦小。“先请小朋友数一下那上面挂着几个葫芦?”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数起来:“1、2、3……15,一共15个。”高畅说:“老师,我们再数一数吧!”于是我们又数了一遍,结果,孩子们又说:“老师,我们再数一数吧!”数完之后,我跟孩子们说:“我们去数一数别的东西吧!”孩子们说:“好!”“那先数什么呢?”“先数一数有几个花坛吧!”我们一边走一边数:“1、2、3、4、5、6,一共有6个。”“我们再数一数有几棵树吧。”永胜提议,之后我们又数了葡萄架下的栏杆,数了幼儿园的玩具,孩子们甚至连地上的点也想数一数。我想,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吧,会点数,会在生活中进行一些点数,与幼儿息息相关的数学也不过如此了。

但是事情并不像我想像得那么简单,一个小喇叭花的故事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和深刻的启示。

“宋妈妈,我来了!”话音刚落,一个小人扑到了我的怀里。“哎,你手里怎么拿着喇叭花呀?”“我要把它送给老师和小朋友。”因为孩子来得比较早,班上只有两个小朋友,加上宋老师,总共有3个人,欣妤说:“给你1朵,给他1朵,给宋妈妈1朵!”看看自己手里还有4朵花,欣妤说:“再分一次吧!”然后又给了每人1朵,自己手里还剩下1朵。在欣喜于孩子的分享精神之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数学里的除法:7朵花是被除数,3个人是除数,商是2朵花,余数是1朵花。虽然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除法,对“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更是一无所知,但是她刚才真实地演绎了一次除法的意义:将一个数进行平均分配,每个人各得多少,最后还剩下多少。

游戏并没有结束呢,一会儿,小朋友都想玩玩具了,就把花还给了欣妤,欣妤自己在摆弄她的小花。她把小花排成了一排,一边排一边数,“啊,7朵花,1、2、3、4、5、6、7,红色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红色朋友在这里!”欣妤根据7个数字又唱起了《颜色朋友在哪里》的歌曲,自己给自己鼓了掌之后,欣妤自言自语地说:“排成两排吧!”于是她从排尾拿了1朵放在了排头的下方,然后又把最后1朵放在了第2朵的下方,依次在第3朵的下方也放了1朵,欣妤说:“怎么不一样多了,剩下1朵放旁边吧,每排都有3朵!”欣妤反反复复地看喇叭花的排队情况和剩下的最后1朵花,好像心有不甘地说:“排成3排吧!”就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排成3排,每排2朵,还是剩下1朵,欣妤还是把剩下的1朵放到了一边。7除以1、7除以2、7除以3,在孩子有趣的玩耍中得出了结果,但是孩子并未察觉。

通过喇叭花的故事,我对数学的存在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通过摆弄喇叭花,加强了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开发了探索精神,更好地发展了抽象思维,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8篇

园内组织有关测量的教学研讨,老师们不约而同,都采用了示范讲解的方式。能否通过孩子自己的操作引导孩子去发现?我决定试一试。

于是,我用蓝色即时贴剪成小纸条,请孩子们用纸条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不一会儿,他们就量完了,纷纷报告答案:“老师,桌子的边有11根纸条那么长。”“老师,桌子的边有14根纸条那么长。”竟然没有一个答案是相同的。我说:“你们是怎么量的呢?量给我看一看吧。”

孩子们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我说:“用一根纸条,量同一张桌子,答案都不相同,到底哪个答案对呢?”

毛毛随手剥下即时贴后面的纸,把纸条贴在桌子边上,红红随即也拿起即时贴,贴在毛毛的即时贴后面。不一会儿,桌子的边上就贴满了即时贴。亮亮眼睛一亮,说:“我知道了,桌子的边有9根纸条那么长,你们看。”说着,就指着桌上贴的即时贴数了起来。

我说:“用这么多纸条才能知道桌子的边有9根纸条那么长,不用那么多纸条,能不能量出桌子的边有多长?”

亮亮拿着两根纸条比划着,他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先摆一根纸条,然后紧挨着,又摆了一根纸条,再把前面那根拿掉摆到后面,一根一根轮换着往后摆,量完了桌子的边。

亮亮的这个办法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好办法!

我说:“用一根纸条能不能量呢?”亮亮拿着一根纸条,在桌子的边上比划起来。很快,他从桌子的一端开始,摆上一根纸条,然后摆上一根手指,再把纸条拿下来,放到手指的后面,我问:“为什么要用手指?”“因为不知道在哪里,会放到其他地方去了。”毋庸置疑,亮亮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我和他的一问一答,也让小朋友们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

原来,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就能让我们收获惊喜。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等师幼对话的重要性 》。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幼儿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中,在教师对幼儿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努力的从和幼儿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把与幼儿交流的每一句话都看成是教育。

在实践中,我感到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狭隘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有彼此的交流,有耐心的倾听,有善意的解答,有心中的共鸣。这种对话更多地是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在一次次的对话中我用真诚的态度面对幼儿,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我都会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信任的态度。对话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一份浓浓的师生情在我与孩子们心中悠然弥漫……

师幼间的对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也是尤为重要的,这时“对话”可以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也为课程的生发与预设提供了新的线索。因此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讨论、质疑。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我请幼儿用小手蘸上颜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儿感到既新奇,又高兴都大胆的印着。这时泽泽小朋友说:“我觉得小手印像一只小鸽子! 我走到他跟前说:那你来教教我,怎么变成鸽子的!”他一边回应一边示范起来,我一边向泽泽投向鼓励的目光,一边说:“好啊,你来当小老师吧!”这时小朋友纷纷动起脑筋,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像手印像枫叶,有的说像树杈……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课程要追逐孩子。一个新生发出的活动在师幼的对话中,在孩子们的讨论中产生了,我对孩子们承诺:你们都很有创意,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那我们来开个《我的小手变变变》的主题活动,好吗?孩子们欢呼雀跃!我的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其实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教育理念指出的“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说到这我感慨万千,因为从每天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每天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阳中,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对话的平台,我在其中收获,反思、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10篇

也许没有人会留意到春天破土而出的第一丝新绿,也不会留意到那蓬勃的生机伴着希望的活力。因为那一点点绿意,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当那平凡而琐碎的 2000 多天从我身边悄悄走过时,我却深深地爱上了它,爱上了我钟情和选择的幼教事业。也正是那一个个平凡和普通的日子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以及那塞满了心田的幸福滋味! 记得当还只能充当姐姐年龄的我第一次推开中班教室的门时,孩子们呼啦一下像小鸟一样向我扑来,我的心弦被轻轻的拨动了。我用眼睛捕捉着每个纯真的心灵,并暗自发下誓言:“孩子们,你们放心吧,在我这个快乐的老师身边,你们永远都会快乐的!

〈 苦 〉

每天清晨,我都会带给孩子一个全新的笑容,让他们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我们精心布置的教室,是孩子们快乐游戏的天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一年有四季,天空中有太阳,月亮和星星,明白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道理,学会了“关于是可爱的太阳做是一只小母鹿;”,更知道了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我与孩子们一起嬉戏、一起玩耍,操场上留下了我们用石子堆成的小山,留下了我们用树叶拼成的美丽图案,也留下了孩子们那串串欢乐的笑声!可是,就在这样一次次快乐的游戏中,我却品尝到了那沁人心脾的苦。 那是一次令人终生难忘的户外活动,我和孩子们正玩的起兴。突然间,一声凄厉的尖叫声,让我们的活动嘎然而止,接着,我便看到了被绊倒在地的张宇航,以及从他额头上不断流下来的鲜血,还沉浸在快乐和笑声中的我,脑子一片空白!听着张宇航那样委屈的哭声、看着孩子家长那样焦急与心疼的表情,我的心就像一个被人掏空的瓶子,从高空一下子坠入谷底,摔的粉碎。流入我口中的泪水是咸的,流入我心里的泪水是苦的!正是这苦苦的滋味让我从此知道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光是教会孩子知识、带给孩子快乐------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对孩子的责任、对家长的责任!也正是这苦苦的滋味,督促着我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熟!

〈 甜 〉

圆圈是人类描述平等的一种象征,而我将这种平等注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当孩子们用渴望的、委屈的、求助的或是俏皮的眼光看着我、并向我倾诉时,我都会蹲下身来认真地聆听,用心去感知。我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平等地爱着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无论他相貌如何,无论她是否聪颖。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尤其是那些常常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丑小鸭”,更是需要一份特殊的关爱。 在我们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性格孤僻的小男孩――毛毛。由于父母的离异,毛毛失去了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的母爱。在孩子们游戏的人群中,从来都看不到他的身影;在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中,也从来没有毛毛的声音。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呆呆的望着窗外,独自承受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孤独和寂寞。在一次游戏中,我请小朋友为大家表演节目,不知是谁唱起了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接着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突然,我发现毛毛正用那黑黑的眼睛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对母爱的渴望与向往。此时此刻,毛毛的眼神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应该怎样做,我伸出自己的双臂,紧紧地将毛毛抱在怀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对毛毛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他那颗容日受伤的心:轻轻为他擦去流下的鼻涕、蹲下身来办他卷起拖在地上的裤管--------像朋友一样的和他一起聊天,开始毛毛只是认真听,渐渐地,毛毛开始把他的一些小秘密告诉我:“张老师,昨天我把爸爸的烟藏起来了!因为我不喜欢爸爸抽烟,烟味太呛了------”再后来,我们成了无话不谈得好朋友,我鼓励他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上课时大胆举手。当毛毛第一次走到前面,给小朋友们讲了《小猴吃西瓜》的故事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毛毛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此时,一丝清凉浮过心头,我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一天,我正给毛毛缝着衣服上掉下来的纽扣,他趁我不注意,在我的脸颊亲了一下,然后趴在我耳边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妈妈!”如此美妙的语言、如此亲切的称呼!顿时,我的心里甜甜的!甜甜的,这是幸福的滋味呀!

〈 酸 〉

“老师、老师你真好,辛勤培育好苗苗,--------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等我戴上红领巾,我回想老师来汇报!”我想大家对这首歌都不陌生吧,这是孩子们毕业前都要学的一首歌,这也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学的最后一首歌了!每听我听到这首《再见了老师》,就会立刻想起两年前的那一天。那时一个再平常、在普通不过的一个下午,我象往常一样在备课室里打着教案,不经意间我发现窗前出现了一张熟悉的笑脸,那不是王乐阳吗?就在几个月前他才刚刚离开了我们幼儿园!“张老师――”,乐乐看见我发现了她,立刻就跑了过来。“孩子,你怎么来了?”“老师,你看――”王乐阳一脸兴奋的指了指胸前的红领巾,“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少先队员了!张老师,我给你打个队礼吧”。看着乐乐郑重其事举起的右手,和她跑得满是汗珠的红通通的脸颊,我带着激动的泪花紧紧地抱住了眼前这个如此可爱的孩子!事后从王乐阳妈妈的口中得知:第一个看到了乐乐戴上红领巾的不是爸爸妈妈,也不是爷爷奶奶,而是他的张老师!回想起几个月前,我和四十多个孩子一起,把那首《再见了老师》还没唱到一半,便哭作一团的情景,我的心里酸酸的!酸酸的、酸酸的,可爱的孩子们,让我这个平凡而又普通的老师,体会到了多么幸福的滋味啊! * * * 就像爱碧水蓝天的澄澈,就像爱阳光雨露的灵动,我深深地爱着我的事业、爱着我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孩子们那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钻石样的童真,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那种种只有幼儿教师才能体会到的幸福滋味!

[幼儿教师我的教育故事演讲稿]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11篇

案例背景: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将面临新的环境和生活,同时幼儿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闹!尤其是2—3岁幼儿,往往会被幼儿园里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时间,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老师的排斥,使孩子不愿午睡,甚至出现惧怕午睡等不适应行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如何使幼儿尽量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午睡呢?

案例描述:

凯瑞是一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子,白白净净的,很少说话很安静,也很少与小朋友争执打闹,是个惹人爱的孩子。但是自入园以来,他从来都不上自己的小床睡觉,不论老师怎样耐心的说教他就是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强行上床他就大声嚎啕大哭,更不要说睡觉休息,如,“你可以先不睡觉,躺在床上玩一会儿”;“老师抱抱你,咱们一起去你的小床上”;“妈妈第一个来接凯瑞”等等方法都不奏效。

我观察到凯瑞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我们身边,看着其他小朋友脱衣服、上床睡觉,像这样已经持续了三天。在第四天午休的时候,凯瑞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身子倾斜到一边,两只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我看到他实在撑不住了,就赶紧轻声地说:“凯瑞,咱们去休息一些吧,这样多累啊,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去睡觉吧!”凯瑞突然醒了,一

字一顿的说:“我不睡觉,我不去睡!”这时我想起来,凯瑞的母亲曾经给说起,凯瑞性格很直拗,不能硬来,在家午休的时间都是三四点。我想了想便说:“那好吧,你不困就先别睡了。”这一天凯瑞又没有睡午觉。第五天依然这样,凯瑞明明很困了,可就是不肯上床睡觉,还是老样子连抱他过去都不肯,我一定要好好想个解决办法。

第六天午休时,我就先让凯瑞站着看其他小朋友脱衣服、换鞋上床,等所有小朋友都上床了,走到他身边,俯下身子拉着小手对他说:“你别站在这里了,老师带你到另一个地方去(凯瑞的小床),那里有你妈妈带来的好东西。”我看到他倚靠在自己的小床边上,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小被子,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小枕头,很是欣喜。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对凯瑞说:“你的小被子多好看啊,红红的颜色,绣着你的名字,小枕头还有香气呢„„这么舒服,其他的小朋友看你不在床上睡觉,可不能让他们用了啊,快点,你赶紧上床来吧,你站着多累啊,坐在床上好好看着你的东西呀。”凯瑞一听,果然上床了,抱着自己的被子不撒手,我就把被子折好垫起来让他靠着坐,他这样也不舒服,皱着眉头,一副难受的表情,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躺下睡了,我顺势说到:“这样舒服吗?”凯瑞回答道:“不好。”“那就躺着吧,这样好多了吧!”凯瑞说:“好,舒服了。”待凯瑞躺下后,盖好被子,轻轻抚拍着几下,他就入睡了。

离园时跟凯瑞的母亲交代午休情况,建议家长周末一定要按时休息,不要打乱正常的作息。回来的新一周,小凯瑞午休更积极了,不用教师催促便能自己上床睡觉了。 案例反思: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进入睡眠时,身体各部位、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因此,幼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一节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3-4岁幼儿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休”。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做好幼儿午睡的管理工作,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午睡,不应该采用强行粗暴的方法迫使幼儿入睡。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12篇

作为水果之乡的孩子,吃苹果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我班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自己家里种苹果,每次碰上点心是苹果,他们就会摇着头说:“不想吃。”让我每次都大费口舌,进行一番教育,才勉强把苹果吃下去。瞧,今天的午点是苹果,又有七八个孩子来到我跟前说,不喜欢吃苹果。

“不喜欢吃苹果?”我故意装作神秘:“好,把你的苹果送进我的吃苹果机。”我拿出苹果状的切果机,哈哈,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这个从未见过的机器给吸引住了:“老师,这是什么呀?中间有圆钢圈,四周还有小刀片,它真的能吃苹果?”

我把东东的苹果放在消毒桌上,用切果机按下去,苹果向外分成八瓣,像一朵花一样,苹果核自动留在了中间。“老师,真好玩!把我的苹果花还给我吧!”东东很兴奋,捧着苹果说:“我一块一块吃,有趣,就像吃一个一个花瓣!”

自然地,孩子们纷纷把苹果送到我的切果机下面,把苹果切开来,有滋有味地吃起了“苹果花瓣”,一个个苹果很快被孩子们“消灭”掉了。“老师,下次我还要这样吃苹果……”那几个不喜欢吃苹果的孩子一起对我说。

下次?下次我还有新的法宝呢!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把苹果切开,并把我班种植园地收获的胡萝卜也切成长条放在盘子里,请小朋友用胡萝卜和苹果组合拼出一种图案,再和好伙伴一起欣赏和品尝。果然,孩子们很投入,想象力也很丰富,各种美丽的图案也应运而生。当然,作为午点的苹果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们吃完了……

吃苹果一下子成了孩子们非常向往的事情,因为每一次吃苹果,我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吸引孩子,让他们玩得开心,吃得开心。各位老师,你们班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吗?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啊,很管用的哦!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13篇

邂逅西瓜虫,本是一个孩子随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跟随孩子的步伐,敏感地去捕捉孩子感兴趣的教育信息,通过孩子的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孩子真正走进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在一次由孩子邂逅西瓜虫后生成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活动——《认识西瓜虫》中,我对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一些思考。

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观察点,增强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如果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对儿童观察能力的训练。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起码也表明了观察对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意义。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也有这样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科学家的研究也离不开观察。

案例 偶然的邂逅

雨后的早晨,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地上爬出来好多小虫子。”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西瓜虫上时,就敏感地抓住了这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将西瓜虫宝宝小心翼翼地请进用鞋盒自制的昆虫盒内,并提供给孩子人手一只放大镜。活动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如在第一次自主观察中,我们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对观察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印象。在第二次细致观察中,我们提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观察点,从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入手,把对活动计划的关注转化为对童心的关注,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观察,在观察中学习。

教师的引导

西瓜虫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常见的,所以孩子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五、六月份的雨后,是西瓜虫出没最为频繁的时候。孩子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虽是偶然观察到的现象,但充满好奇,急切地想知道有关它的所有问题。比如,它有没有眼睛?有没有鼻子?是怎么走路的?它住在哪?它吃什么?它有朋友吗?它有敌人吗?等等。因此,当孩子邂逅西瓜虫的那一瞬间,教师就应该利用这种从生活中发掘的学习题材,促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拉进幼儿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身边的科学知识。

适时帮助幼儿形成问题,使幼儿获得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教师应引领幼儿去进一步触摸科学,感受科学。

案例 邂逅之后的相识

当有幼儿说出它的名字叫西瓜虫时,教师适时提出:“为什么要叫它西瓜虫呢?跟它的外形、长相有关系吗?它的名字根据什么而来的呢?”幼儿再次用放大镜进行深入观察。有的孩子说:“西瓜虫身上有一条深一条浅的花纹,象西瓜皮一样。”有的孩子说:“我轻轻碰碰西瓜虫,西瓜虫就蜷起来了,圆圆的,象小西瓜一样。”此时,答案的正确与否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围绕西瓜虫进行的观察、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等机会都交给孩子,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了解为什么它的名字叫“西瓜虫”,而不是直接告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西瓜虫。”这样的引导主要是发展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案例 相识后的相知

在“进一步了解西瓜虫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了自制大昆虫盒。昆虫盒内为小西瓜虫们创设了一边干燥、一边潮湿的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猜想:“西瓜虫喜欢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孩子们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太阳表示干燥的指示牌下”,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雨滴表示潮湿的指示牌下”,双方通过辩论的形式说出各自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干燥的地方,因为这样就不会觉得冷。”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因为它会怕热。”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有太阳的地方,因为太阳晒在身上很暖和。”还有的孩子说:“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踩水,觉得很好玩,西瓜虫也喜欢有水的地方”……最后孩子在明确实验目的后,再通过亲自操作、观察,进行“西瓜虫找家的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的引导

虽然是科学活动,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猜想、辩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倾听、质疑。倾听他人的发言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至于质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儿童总是在还没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先得到了答案,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需求。如果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依赖从成人那里获得答案,那么,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缺乏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他们就会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自信。因此,养成质疑的习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方式记载下来;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游戏,幼儿理解了“蜷”这一现象,从而大胆地用动作、体态来表现自己的观察、发现等等。

无论是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培养,出发点都是为了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从而习得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内容

与西瓜虫的相逢、相识到相知,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空间,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知识经验,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当然,怎样引发幼儿后续的探究兴趣,使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案例 相知后的期待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你还希望知道有关西瓜虫的哪些事情?”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活跃起来。有的问:“每只西瓜虫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有的问:“哪个是西瓜虫爸爸?哪个是西瓜虫妈妈?”有的问:“西瓜虫会说话吗?”有的问:“西瓜虫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问:“西瓜虫会生小宝宝吗?”等等。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啊!“这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那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百科书,上网去找找,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西瓜虫的秘密,对吗?”

教师的引导

“有关西瓜虫,你还希望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你说它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也好,是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也好,是拓展幼儿的经验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关注幼儿的需要,始终使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邂逅无处不在,它不分地点,不分时间;邂逅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发现。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真正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到孩子手里,就一定能引领孩子真正去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并期待观察。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14篇

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位老师在学生时代以前犯过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参加工作后写了一篇名为《老师,我铭记您的宽容》的感人肺腑的文章:

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女孩,老师和同学们很少有人注意我。那时,成绩平平的我好想有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到了。下午,我无意问发现班主任把已印制好的期末语文试卷带进教室后面的办公室。“如果能实现得到一张考试的试卷,我将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这想法不仅仅使我耳热心跳。

黄昏时,校园里静悄悄的。可我走在校园里却不像平时那么自然,总觉得有很多眼睛在看着我。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我的心开始猛地撞击我的胸膛。我笨手笨脚地打开办公室的窗户,跳进去时地板被踩得很响,我蹲在那憋住气一动也不敢动。良久,发现无异常状况,我才开始找试卷。

“笃笃,笃笃……”这时有人敲门。这敲门声无异于平地响起一阵炸雷。我无处可逃,又无法应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惊慌失措的我只好徒劳地用双手抱住脑袋,钻到桌子下面的角落里,都诚一团。那持续的越来越急的敲门声像把抛向我的利剑,折磨着我本来已不堪一击的神经。

敲门声最后停了,同时,我的恐惧也到达了极点,因为那人一从窗户爬了进来,并很快地拉亮了电灯。我绝望了,哆哆嗦嗦地站起来,依然用双手紧紧地把脸藏起来顽强地守护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可怜的自尊。那人一向持续沉默,并没有像预先想象的那样走过来拉下我的手,看清我的面目。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平静下来,那人才开始说话。

“小姑娘,你在这学校念书?”我点点头。从他的声音,我听出是教我们美术的男老师。他是一位上课生动幽默的极其年轻的教师。他就住在楼下,必须是听到了那重重的一跳,才跑上来瞧的。

“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用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那里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我点点头。“这东西属于你吗?”我摇摇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管他价值如何,我们都不就应拿走,对不对?”我又点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缓缓地走出门去,感觉到背上温暖的目光。我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是感激?是悔恨?还是兼而有之?

事过时迁,星移斗转。多年前那个想一鸣惊人而去偷看试卷的女孩,此刻已回到母校“为人师表,传道授业”了,每当独坐窗前,想起当年把我那一不留意摔碎在地上的自尊心轻轻捧起,又温柔地交给我的那位上课生动幽默的美术老师时,我总是一如既往地被感动着,感动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7篇《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幼儿教师教育案例故事 第15篇

一个满意的教育故事案例和我的不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题目是《善于发现》。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阳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人说教师两袖空空,囊中羞涩。是的,这就是教师。教师职业是清贫的,教师职业是辛苦的,教师职业也是平凡的。

今年是我教学的第8年,以前的我给学生的印象总是严厉、严肃。我的课堂上学生严守纪律,学生都惧怕我。可是今年换了一个新环境,我发现自己迎来了新的挑战„„

班里有个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叫王道理,他学习成绩不好,上课调皮捣蛋,这不,他玩起了纸飞机,而且还飞到了其他同学的课桌上,我的课堂怎么允许学生这么地玩,于是,我走下去,先没收,再看看他的听课情况,结果他什么也不会。六年级了,顶多会点乘除法竖式,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后来的课堂上,他虽然不扰乱其他学生,但还是做自己的事情。有一次,上其他课,我发现王道理在后面低着头,偷偷地玩手机。

之后我和老师们了解王道理的情况,这个学生以前就是这样,根本就不学习,考试各科都不及格,家长也不过问他学习。学生们也不招惹他。犯了错,老师找其谈话,他也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个不认事实,胡搅蛮缠的捣蛋鬼。 那次,王在课堂上跟女同学说了一些很流氓的话,女同学气的都哭了,下课后我跟他讲,让道歉,他一口拒绝,说自己没错,其他老师也找其教育。可是第二天,王居然不来学校以示抗议。

哎!我们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直到最近,在王身上,我发现了一点异常:

下午课堂上,总看到王满头大汗,咦?课前干什么去了?经过一番询问,原来是学校社团要组织五六年级各班之间进行篮球比赛,王每天利用校外的时间和同学们训练篮球,听大家说,他技术全面,能够统领大家。

到比赛当天,我作为场上记分员。我发现王有着灵活的走位,快速的奔跑,巧妙的传球,和精准的投射,他在场上的表现完全震惊了我,个人拿下30分,我大喊“王,你是好样的!”,同学们更是高呼王的名字,比赛结束,王带领的六2班以44:0和44:8大败其他两个班级,荣获大满贯。

回到教室,我大加赞赏了王:有了王,咱们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从此,课堂上的他学习有了动力,我才发现他脑瓜并不差,正反比例有一定难度,他缺能做的正确,我相信,他若常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考试肯定能及格。之后,我对王刮目相看,经常鼓励表扬他。我还对他说,你有这么好的先天优势,说不定将来你就走上体育这条路了,还有,下个学期的校运会上,同学们和老师还期待你更好的表现,你一定能成为运动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星。

不是每个同学都能走上学习这条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长处,那即是他成才的方向。是学校的二课让王有了成就感,找回了自信,正确的认识了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要“目中有人”,争做伯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从这件事上,我也反思自己:对待特异型学生,我还是存在不足,平时忙于日常教学,缺乏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和钻研,“欲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长流水”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充实自己。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先好学”,我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唯有这样,才能始终与时俱进,做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