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潮州古城故事介绍(共5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3-25 13:55:12

潮州古城故事介绍 第1篇

潮州商人曾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即以海阳(今潮安)、饶平、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等县的商人为主。这八个县,就是传统的潮州八邑。潮汕地区虽因地形阻隔而开发较晚,但自唐、宋水陆交通陆续开通后,潮汕地区的工商经济发展迅速。明代的潮汕已然成为粤东、闽西南、赣南三地物资集散与进出口的据点,更是海上贸易活跃的区域。

潮州城古民居

‘猷、灶、义、兴、甲’,一句话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这几条街巷位于古城中南部,成并列状一字排开,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

甲第巷由于宅院最为豪华气派,于是有了“甲第”之名。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民居,积淀着古城深厚的传统文化,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细细品味那历史的余响。也因此,这些街巷宅院就成了研究古代潮州社会、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宝库。

潮州古城古民居核心区域,基本保持明清风貌,极少有当代建筑干扰,保存非常完好,宅子大而精美,巷子窄而密集,国内罕见这么原生态的古宅区了。​​​​

潮州古城故事介绍 第2篇

天启七年八月,明熹宗死,立信王思宗即位,改号崇祯。

崇祯元年(1628),黄锦被召回京师,仍回翰林院,管诰敕。

崇祯四年,以翰林院检讨、徵仕郎(官名)加俸一级任辛未科会试《书》四房同考官。

后历任侍读,国子监司业,太子谕德、右庶子,经筵讲官,崇祯十年丁丑科武会试正总裁,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詹事府詹事。

黄锦所任官职大部分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在任职詹事府少詹事期间,担任日讲官。有一次,工部钱局失盗,围墙被挖了一个洞,刑部尚书郑三俊认为只处理主要责任人便好,这件事惹怒了崇祯皇帝,将他革职入狱,许多官员上谏辩解崇祯一概不听。

黄锦利用崇祯询问用人及理财的机会,向崇祯帝进言:观治状、察条陈、宽诖误(宽谅失误)、量出入。崇祯皇帝细思之后觉得黄锦是对这件事的婉言相谏,也觉得有理,第二天就恢复郑三俊的官职。

在朝期间,黄锦尽心辅佐,不过,崇祯即位时,明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东北的满洲强大起来,不断兴兵进扰中原,加上国内府库空虚、灾情遍地、法令已敝、贪污成风,农民起义。崇祯皇帝又性格多疑,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

黄锦感到朝局昏暗,于是在崇祯十四年出补南京礼部尚书(正二品),第二年以病告归。

潮州古城故事介绍 第3篇

来自: 长光里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玉铉冰鉴 ”说黄锦

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刊刻始于万历十四年(1586),终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每卷首署“皇明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臣曾朝节,司业...

黄锦。嘉靖四十年(1609)倭寇自海上袭扰东里(明时饶平柘林半岛一带统称东里),黄家颇受其害,黄允德遂入避大城所,率领乡众奋力抗倭寇。崇祯十四年出补南京礼部尚书。在任南京礼部侍郎的第二年(163...

黄氏入潮第一人黄程

黄氏入潮第一人黄程。黄氏入潮第一人黄程 (1002-1074),原名景道,字守度,号江夏。福建莆田黄氏入潮第一人黄詹 又名汝詹,原籍福建莆田,为福建莆田涵江国欢镇黄巷前黄村黄璞第五代裔孙。黄詹是闽粤黄...

黄氏名人 | 这黄氏两兄弟厉害了,皆进士!潮州牌坊街立有牌坊

潮州牌坊街立有牌坊。黄氏名人 | 这黄氏两兄弟厉害了,皆进士!明万历年间,饶平宣化都上黄村(今属大埕镇)的黄琮与黄锦两兄弟先后考中...

明朝尚书谱[43]:礼部尚黄凤翔

明朝尚书谱[43]:礼部尚黄凤翔黄凤翔(1539—1614):明嘉靖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未时(),小寒后廿三天生。二十年又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廿一年再调升南京礼部尚书,廿二年以亲老复疏力辞。黄...

看王铎是怎样临古的

看王铎是怎样临古的。王铎(1592—1652),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中进士,...

明朝历史人物——周洪谟

明朝历史人物——周洪谟周洪谟于正统九年(1444),参加四川乡试,夺得第一名,解元。不久,又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周洪谟见南京国子监有红板仓二十间,是高皇后存放粮食以收养国子监生的妻子儿女用的...

「大名历史文化」明清三阁老

「大名历史文化」明清三阁老。阁老一词出自《新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舍人六人……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两省相呼为阁老。”(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皆...

王铎书法集中亮相

王铎书法集中亮相。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天启二...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潮州古城故事介绍 第4篇

清代郑昌时《韩江闻见录》辑录《潮州二十四咏》诗,分别咏叹潮州古城内外二十四处名胜,包括金山、银山(湖山)、鳄溪、浮桥、西湖、北阁、韩文公庙、陆丞相祠等。又有《潮州八景》诗八首,赞颂著名的潮州八景古迹。

名胜古迹荟萃,是人文鼎盛的见证,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一处胜迹背后,都有着历史故事和美丽传说,反映出潮州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海内外潮人心目中最深情的故乡印记,无疑是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这座始创于南宋乾道间的古桥,经过潮州官民近三百六十年的接力修建,到明嘉靖间方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堪称世界建桥史的奇迹。广济桥是潮州人勇立潮头、团结拼搏的古老见证。由于建造难度之大实在匪夷所思,“仙佛造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此桥也有了另一个更亲切的名字——湘子桥。

潮州太平路,老辈人俗称“大街”,是古城自北至南的中轴线。这条举世罕见的牌坊街,一座座石牌坊,记录着一个个先贤故事,彰显出潮人见贤思齐的文化理念。“十相留声·太山北斗”坊,纪念唐宋时期到过潮州的十位宰相,以及潮人百世之师韩愈;家喻户晓的“状元”坊,纪念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戊辰八贤·盛世元凯”坊,纪念明崇祯戊辰科八位同榜进士,他们又被尊称为“潮州后八贤”……

散落在牌坊街各处的古井,唤起远方游子多少乡愁。最为潮人津津乐道的义井,得到周围群众的自发保护,如今清泉不断,掬一捧井水,浓浓的家乡气息扑面而来。

登上城北的金山之巅,东边韩山奇趣,西侧湖山秀丽,北方凤凰山挺拔,南面街衢纵横,山下韩水悠悠环绕。好山好水,汇聚古城千年灵气,养育世代潮州儿女。

更为弥足珍贵的是,潮州古城至今保持着宋代的街区格局,这是一种深入肌理的文化传承。

陈贤武介绍说,纵观潮州古城,城北是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城西为手工业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南北通衢太平路,23座石牌坊鳞次栉比,宛如一部潮州文明史。城中的古建筑,自唐至民国脉络清晰,无不显示出深刻的民俗意蕴,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内涵。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无论文化旅游还是文物价值,潮州古城都是独一无二的宝地。

活着的古城 潮人精神家园

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这是老一辈潮州人琅琅上口的“十大名巷”,是潮州古城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所在地。

“潮州厝,皇宫起。”在潮州古城纵横交错的老街巷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保存完好的古宅第,明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木雕、彩绘、建筑构件,令人目不暇给、叹为观止。而古城最宝贵之处,却在于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里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区,也是真真实实的居民区。老宅里的住户乐观、从容,把宅院收拾得井井有条,他们中许多是世家后代,门额上还嵌着宗族郡望。

“坐,食茶。”这是游览潮州古城最入耳的一句话,也是潮州人一贯以来的口头禅。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随时可能偶遇一张工夫茶席,随时都会被热情招呼喝茶。极尽考究的工夫茶技艺,对于古城居民来说,是最寻常的生活内容、最诚挚的礼仪之道。

近年来,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州古城获评“最喜爱国内游目的地”,潮州牌坊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随着世人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提升,潮州古城的人文价值正逐渐显现。

陈平原教授称潮州为“活着”的古城。他曾表示,潮州古城能够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确实很不容易,与其他地方一些已经彻底商业化、博物馆化的古城不同,潮州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市民平实、日常而又优雅的生活状态,是这座古城最生动的风景。潮州没有蜕变成纯粹的旅游景观,古城仍以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主体。他认为,潮州着重传播的不应是具体的非遗产品或美食,而是古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若此,潮州不仅对潮人有意义,对游客有魅力,对人类文化也有贡献。

著名学者冯骥才到潮州调研后,在《潮汕观艺录》中写道:“潮州老城保存得比较完整,两千多米的老城墙、墙门洞、老街、老树、老屋,叫我吃惊。城里边,还有潮州史上源头性的一座古寺——唐代的开元寺居然还在,古钟还能敲响;然后是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天后宫,全都依然故我,多处已是国保单位。然而,更让我关注的是与这些历史经典交相辉映的城中的世间烟火。比起各地一些被开发的、经过商业重构的老城区,潮州古城更多保持着原生态,原住民们生气勃勃生活在自己世代相传的社区里……”

今天,潮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城区灯火繁华、车水马龙,而古城依旧青砖灰瓦、岁月静好。就像一座温馨的大宅院,家人总会维持原来的样子,让归来的游子倍感亲切。(潮州日报记者 江马铎)

潮州古城故事介绍 第5篇

黄尚书府为座北朝南明代府第式三进建筑,主体两侧是从厝,后面有包厝,总面积4200平方米。

其梁柱和柱廊的装饰手法都复杂于宋代,而简单于清代。

坊东正门由西平路进,原门上有御书楼。

潮州流传有“火烧御书楼”故事,传说黄锦崇拜关公,在京都每天上朝都想家中的关公上香,天天如此,有一次到午门才发现没上过香,于是匆匆赶回去上香后再上朝。

后来他被派到江西龙虎山册封张天师时,便请他问关公有没有收到其虔诚?张天师作法后告诉他,关公说只收到你从午门赶回烧香的那一次,他说蛇年重阳日到你家中拜访。

黄锦听了大喜,便在崇祯辛巳十四年(1641)年的重阳日在家等待,哪知关公没有现身。

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潮州总兵郝尚久在潮州城反帜复明,并结寨金山对抗清兵,黄锦协谋并资助钱财。靖南王耿继茂带兵镇压,到九月,郝尚久兵败自杀。

黄锦乘大乱中逃出潮州到石庵避难,现在石庵还留有黄锦所题书法“最上岩”和“寒拾留响”两块石刻。

避难中的黄锦,担心御书楼上有永历皇帝朱由榔的诏书会被清兵抄到,尚书府会被清兵破坏,石坊难以保存。

哪知战乱后回府一看:只有御书楼被火烧掉,尚书府和天井里的石坊尚好。便问留守家丁,家丁说当日来一红脸官员,抢在抄查的清兵之前把御书楼烧掉,清兵找不到物证,只好作罢。黄锦才想到是关公前来相助,使尚书府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