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作文 正文内容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精选26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1-16 12:59:51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篇

摘要:从中学生物基础知识教学、生物实验、生物兴趣小组的组织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思考。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例,在情景创建,知识应用,实验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联系生活;应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而义务教育阶段生物科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原理,通过对生物学事实的观察和研究,认同生物学中的一般规律,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因此,生物学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本市使用的北师大版生物教科书在课程编排上更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其中,七年级生物仅编排一个单元,即生物圈中的人,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本篇选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研究对象,在生物教学与生活之间联系方面进行思考。

1注重基础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教师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能够观察生活现象、提出探究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例如,在《人类的食物》一节中,通过学生喜欢吃的草莓、面包、鸡翅等食物的照片,提出问题:人类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食物呢?在“皮肤和汗液分泌”部分,使用三组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照片来提问:如何区分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引入皮肤的学习,再通过三种人皮肤的不同,讲解皮肤的结构和特点,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它,指导生活。在《人体免疫》一节中,提出问题: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这是为什么?一个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能否直接移植捐献者的肾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就提出问题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如何根据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到“为什么”和“如何应用”是如今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后应当积极推行的教育方式。

2生物实验与生活联系的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是:根据教材,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教师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仅仅是对已发现原理的验证,学生对实验结果早已清清楚楚,因此,学生对实验结果没有过多期待,整个实验环节变得枯燥乏味。而事实上,中学课本的生物学实验多数是教师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室外带领学生实际体验,巧妙地设计和布置实验才能使学生对试验充满热情。例如,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体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的实验现象,还可以选取一定浓度的豆浆、牛奶和蛋白质粉溶液,通过观察颜色的深浅,感受不同物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在观察加碘的淀粉溶液与维生素C呈现褪色反应实验中,可以改进实验方案,配置相同浓度的黄瓜汁,苹果汁,柠檬汁分别滴加等量相同浓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观察溶液褪色时不同果汁的使用量,并探讨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节中,我们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可以取不同的食物烘干,用燃烧前的质量减去燃烧后的质量,计算每克食物可以使单位体积的水升高的温度,从而比较食物的热价。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由此,实验结果也由已知变为未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实验也可以应用于生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自主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等。

3兴趣小组活动中体验生物学的实用性

兴趣小组活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实践类活动与社会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田的耕种,引导他们写生物日记,记录一些物候现象等。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可组织的活动有: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的流动,利用仪器进行血压和脉搏的测量,血型鉴定,练习止血包扎等。课后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教师能提出一些学生急需了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关注。因此,在每次课堂结束时,都抛给学生一个生活小问题,让学生将生活与生物课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中,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视觉盲点?为什么有人看到的洋装是白金色,有些人看到的是蓝黑色?为什么演唱会的声音一定要大声?为什么音乐具有治愈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如何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培养学生无限的探究兴趣,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娜.中学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xx.

[2]刘艳红.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3]张玉兰.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教育探索,20xx.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篇

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历史学科融合着历史史实、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政治状况等多种学科内容,所以初中历史在课堂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要有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性,突出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养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是每个历史教师将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年历史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通过课堂展示

历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达到全面的能力状态。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有宽阔的历史视域,最后还要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在不断充电自身专业历史知识的同时,要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流露真情,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历史学科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再现还原,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地念书,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结束一节课。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提起听课的兴趣,只有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通过内心自然的情感流露,通过讲课过程中语调、节奏等各方面的变化,带给学生亲切的教学体验。比如在教授郑和下西洋一课时,可以在学习完后跟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郑和的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然后与分组的学生一同讨论,增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最后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好像已经坐上了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兴致完全高涨,课堂的和谐氛围让历史课堂效率迅速提高。

(二)精心设计,创造历史形象课堂

由于初中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更多的时候,形象而生动的图片或者多媒体动画,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这样精心设计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历史事件的时候,通过视频演示,加上指示会意,通过一些新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有血有肉的形象教学,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二、开拓创建新颖的历史课堂教学

(一)改变教师地位,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传道者的身份为学生所熟悉。事实上,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应当更多地担当起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要启发他们去主动寻求知识的逻辑和组织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一个有效的知识平台,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动态。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通过教师亲身参与、指导,与学生交流沟通,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二)开放式教学,提供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传接方式的`,过于单一和被动,使得大多数学生只能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育效果的下降。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应当是自主合作、开放沟通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全部给学生包办了事,要让学生有机会去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主动探究新的知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活跃的课堂和愉快的氛围,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表演、讨论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身能力。

(三)因材施教,实行分层分段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历史课堂教学,这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都是层次性要求的教学过程。通过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同样得到学习进步的信心和乐趣,这是每个历史老师喜闻乐见的事。因材施教,是要抓住历史事实的发展轨迹,并介绍现实来讲课,而不是空洞的说教。通过将历史与时政热点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明智明理,这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应当努力的方向。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跟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密切相关。只有教师的素质水准提高,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新课改后历史教学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秉承.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与评价[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2]金绚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J].学苑教育,,(01)

[3]马婕.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新[J].宁夏教育科研,2010,(02)

[4]翟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3篇

摘要:在高级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理念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帮助高级中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高级中学教师要明确在政治教学中加入什么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级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传统文化;融合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熠熠生辉,源远流长,儒释道和诸子百家思想犹如百花齐放,争相辉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高级中学阶段的学生带来文化素养上的提高,带来思想教育上的进步。在高级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合传统文化理念,既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又能将中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传统文化中,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境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级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融合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必然趋势,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本文介绍了在高级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中加入爱国主义精神等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结合高级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几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出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很多典型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们在民族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利益,将民族大义看得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爱国主义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中国文化延绵不绝的纽带,是每一个高级中学生都应该学习的。在传统高级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偏向理论知识的讲解,将计算机技术带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爱国事迹。如学习人教版高级中学政治必修二教材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对周边传统文化进行阐述,让他们表达自己家周围的文化氛围,谈谈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大致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片段,学习爱国主义精神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几段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事迹视频,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图片、中华人民抗日战争影像资料等,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促进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和人生目标,帮助他们学会做正直的人,干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传统文化迅速融入政治教学中,促进学生政治素养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2.通过实践活动挖掘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是中国保持蓬勃生机的动力。在高级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如《文化塑造人生》学习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名人受到文化熏陶塑造魅力人格的案例,学习他们如何在文化的陶冶下激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政治课堂上实现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实际案例,进行剧本改编,然后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体会故事主人公的进取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挖掘自身的进取精神,在活动中学会掌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通过游戏教学建立道德观念

人伦道德观念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依旧生生不息的关键,是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高级中学政治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建立。教师在上一节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尽可能多的与传统道德相关的名人警句、诗词歌赋等,为下一节的课堂游戏活动做充足的准备。政治课堂游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最简单的,就是安排十个学生围成一个半圆形,面对其他同学,然后由教师指定某位同学回答问题,如教师的问题是:请说出和孝有关的名言、词句等,被抽到的学生可以回答:“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百善孝为先”,等等,以此类推。第二步是同学之间的快速问答环节,如甲问什么词语形容善意最合适?乙同学回答上善若水最合适,接着问什么词语形容自立最合适?丙同学回答自力更生最合适,根据这样的规律循环下去。第三部是最难的一个阶段,需要同学进行成语接轮,但是成语的意思要与形容道德品质相关。游戏的开展既能够帮助学生对传统道德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临时反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4.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和谐精神

“以和为贵”一直是中国人坚持的处世原则,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几千年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增强民族的实力,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心,才能带领民族走向更辉煌的明天。高级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了解更多与和谐相关的历史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庄子》教会我们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及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论语》教会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要保持仁义礼信的和谐思想;《老子》教会我们生于世界,要保持一种平和、恬淡的心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达到个人身心和谐的境界;《孟子》教会我们在处理民族、外交关系的时候,要坚持和平共处、亲善和睦的原则。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和谐精神,虽然有些思想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但是只要我们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就能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对高级中学生思想深度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级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中合理融合传统文化,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寻求更多的发展形式,提高全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1]贾霄艳.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何宁宁.传统文化在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D].河南大学,.

[3]卫娟娟,杨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融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47-48.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4篇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很难理解,其原理非常抽象,专业术语、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对本门课程不兴趣,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企业的要求。故数字电子技术课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与实践技术,才能更好地组织电子专业课的教学,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教得顺手。学生才能学有所获。因此要废除旧的教学方法,数字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必须全方位考虑的问题,必须从数字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特点出发,不断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1.传统教材不适应高职教育特点

教材方面,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但事实上,很多都只是普通高等院校教材的压缩而已,并没有能真正针对高职高专的特点。比如传统数字电路的教材按照课程的学科体系,详细介绍目前已普遍使用的各种数字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而其对象仅限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本身,对如何应用各种数字集成电路构建数字系统方面,却没有涉及。因此学生无法对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形成整体认识。这样的教材在技术上反映的是前数字电路的水平,在内容上没有也不可能体现高职教育重应、重实践的教学特点。

2.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验证性。老师指导学生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某一个定理或结论,其优点是针对性较强,指导方便,学生实验成功率较高,但是这种实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依赖性,学生不太愿意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这种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具有简单性,它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阻碍着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机关报人才的培养。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信息类等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时首先开始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与后续开设的“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EDA技术”等诸多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是学生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性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丰厚、扎实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已发展到甚大规模集成电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课程内容日趋分化,分析方法更加多样,授课内容愈加复杂,目前课程教学正处在优化、调整、整合的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关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探索文章。

三、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电路中的一些传统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势在必行。调整后的内容一定要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先进性、前瞻性与实用性。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过于学科化,缺乏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应立足于成熟的需要为应用,同时需要增加现代科学的新技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沿和动态,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授课计划的修订中,一是要合理安排课程的经典内容与现代数字电路内容的课时比例,大量精简压缩分立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明确扼要地讲述中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着重于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和分析,强调外特性和重要参数,不详细讲内部电路。二是要把硬件描述(VHDL)和EDA(CPLD/FPGA)技术另设为一门新课。新的授课计划可以先在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电类专业中试运行

四、重构数字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三基”核心“,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思路

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电子电路的构成方式从早期的以逻辑门、触发器为基础,发展到现在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其常用分析和设计手段从早期的逻辑表达式、卡诺图等,发展到现在以EDA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流,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体系也日益庞大。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同时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具体形式是变化无穷的。

2.重视知识的体系化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点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知识的体系化教学。在绪论课上,通过对学科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把教材上的各个章节所讲的内容和作用简略说明一下,使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点之前,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知识构成体系和各种有趣有价值的应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于电类和近电类专科专业学生,许多高校的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这种情况主要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的。实际上“,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若能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则能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进而通过理论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环节中,验证理论,又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论。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系统都应以“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作为基本的评价目标。教学改革目的也应在于此,它涉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体系及方法的更新等等,这一切都需反复探讨、实践和改进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5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之后拿出事先准备的羽毛球,告诉学生这是花了22元买来的,之后通过外包装,可以看出,一共有12个羽毛球,然后让学生计算,一个羽毛球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主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与旧知识的对话,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从而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地点设在学校跳远沙坑旁边,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之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的体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讨论、合作分析等,进行一一解决。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予以牢固掌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展示

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和拓展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要体现层次性,思维的开放性、操作性,形式的多样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学习新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重要所在。在小组内互动与对话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均可以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此教学模式中,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通过思维对话式模式的全面运用,增添了课堂光彩,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6篇

中等职业院校的硬件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下,学生们的水平无法得到更大层次上的提高。随之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素描基础差、造型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弱,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无法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抗衡,很难达到更加理想的职业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中等职业学校着力于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们毕业之后能尽快的上手操作,毕业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很多实践活动,有较强的作图能力和较强的造型能力,这是中等职业学校素描基础课程教学之中的可取之处。

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素描是一门美术基础课,是美术专业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一般还是以对物象的实际关系表现为主,以“写生”为主。这就关系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入创新意识的问题。在整个素描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素描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应提倡“创新”或“个人风格”,当然,学生素描的能力是教学培养的前提。中等职业学校素描基础课程的要求就是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较强的作图能力和较强的造型能力,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进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前的艺术潮流,尤其要结合当前的大众审美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吸取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一些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能够在学习和借鉴别人的艺术作品中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才能真正获取日后生存的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原则

1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快速造型表达能力,所以速写在素描教学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其中对于速写的内容和形式还有时间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和研究,以最完美的形态出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对速写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学生的快速造型表达能力才能有所高。强调学生对物体的结构、透视理解能力,强化造型基本功,要求学生理解透视规律,同时要重视学生对结构素描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对以线造型的能力培养;掌握线条的轻重、粗细、刚柔等的对比与变化;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对物体的透视、比例的正确观察与表达能力;强调学生的严谨造型态度,避免浮光掠影,曲解物体造型。

2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原则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重视素描习作教学训练过程。实践训练时最关键的部分,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我们速写或造型的课程开的多好,多生动,请得教师多么有名,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想要成才也是枉然,所以实践的教学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中应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们应按部就班的进行培养,首先要制定长远的训练目标以及阶段性训练目标,同时还要提出分阶段实现目标的具体要求;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原则,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牢固地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的知识,获得灵活而又熟练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物象的技能。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守“注重基础,抓好实践,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又可以带动同学们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学硬件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才能成为社会大生产中一颗合格又优秀的螺丝钉。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基础教育从教学大纲到教学法,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目标,都与传统美院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又要有很大的差别。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教学基本都是根据自身条件参考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相关课程来设置的,缺少权威范本。作为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理念,并不断向高等学校学习其教学方法和硬件设施配置,做到不断完善自己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素描基础课程应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更关注其将来的就业发展和未来出路的将来毕业生的现实出路,为国家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7篇

课堂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主动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驱动他轻松愉快地去探索知识,自然地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表达。所以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写出具有活力的文字。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模拟或图画再现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诱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生命力的文字。

二、抓好口语交际训练

在进行低年级作文训练时,要说这节是作文课,学生都会发蒙,而教师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喜爱的事物或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表达时,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眉飞色舞的讲述。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练习表达,以生活为基础,以课内的口语交际为平台,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然后再进行习作的练习,降低作文的难度。所以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结合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课、生活情景等在课堂上做有意识的训练,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说的优势,让学生敢说多说,说全说精,然后再练写。

三、利用小练笔,提高读写能力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课堂小练笔,降低写作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深受语文教师的欢迎。一位知名作家曾说过:“就像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一样,作文也是从仿写开始的。”教师可结合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让学生“依样画葫芦”,仿写与文本同样方面的内容,降低写作难度,体会写作的快乐。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略写的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感悟,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测,对文本加以补充,既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能力。改写、扩写、读后感也是教师常用的练笔方式。教师不仅通过写日记、周记催促学生随时记录身边的小事,课堂上通过小练笔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课后的摘抄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四、注重作文评改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所以教师要把修改权还给学生,教给学生先增后删法、诵读法等有效的自改方法,培养自改的习惯。在自己觉得改得很好时在与同学交换批改,利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发现他人的好词好句,促进写作动机取长补短,最后再由教师当面批改。不能就干巴巴一两个字,“好”,“很好”,而要结合学生所写内容评价。当作文课上成了错误检讨课或差生“批判”课,也许更多的是视作文为洪水猛兽。所以评价的语言要中肯,不是“条理清晰”这样的套话,要结合学生写作的内容,发自肺腑的语言。多谈进步多找美点,最后将问题以建议性形式表达出来,保护学生写作欲望,这样经过老师的一次次肯定、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在教师讲评中,要将在这一次作文中的优秀作品展示,更要展示进步较大同学的作文,激励学生竞争意识和荣誉感。针对有特点的段落,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样一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作文训练的效率就会迅速提高,班级整体的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创新习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8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如果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可以使学生养成核心素养。通过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意义进行分析,探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措施,从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高中教育也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变成了目前高中教育的重要工作。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全方面地提升自我素质,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相较于大学数学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讲授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结合过程,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致力于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感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从提出问题、独立解决、自我总结等方面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阶段数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拥有优秀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品质,从而有效地满足当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自己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也代表着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综合能力,评估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包含综合性、持久性和阶段性等,从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综合性是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态度、核心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不仅仅是单一地考察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持久性是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广泛地使用已学的数学方法和掌握的数学思维思考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形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持久性也是学生的坚持能力的考察,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在学校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在校园之外的活动中摒弃了数学思维的话,他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最终无法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步伐,难以养成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表现在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其处于不同的阶段或水平时,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高一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可能只是单一地解决数学问题,但高三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可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通过自我的独立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时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高一时已经发生了质的提升,更加符合社会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基于这三个特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借助于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对高中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工作竞争。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另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大学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在高中时没有养成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难度上升一个档次的大学数学,往往会表现出手足无措,无法适应大学数学学习的步伐,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悲观情绪,丧失了大学学习的动力,进而阻碍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步伐,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产生一系列恶劣的后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主动掌握充足的数学知识。由于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一直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主讲,学生主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使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降低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因而老师应该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手段,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实力,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

基于目前课改的背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养成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单一地介绍课本中地理论知识,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就可以了,但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自主独立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单位和企业抢夺的目标,只会考试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可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上随机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知道答案的学生进行解答,最后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3.督促学生总结不足,及时地反思自我

反思和总结对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地向前学习,没有反思之前的不足的话,就会发生基础建筑不牢靠,影响最终学习的效果。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准确地解决这些不足,从而使每一步前进都变得更加牢固。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老师总结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话,就是对老师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的有效的发掘。因而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并且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将这一部分的考核归结到期末考核中去,从而引起学生对自我反思和总结的重视,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身处于课改的背景下,也身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前提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足的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更大的优势。高中老师要尽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章建跃,程海奎.高中必修课程中概率的教材设计和教学思考———兼谈“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J].课程教材,2017.

[2]史宁中,林玉慈,陶剑,等.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J].课程教材,2017.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9篇

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欣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因为当前中国的很多中学美术课除了初中开设了一点素描、色彩的临摹课程以外,类似书法、中外美术史论、美术欣赏等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很多学生对美术常识和美术史论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所以进入高校后开设美术欣赏课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学知识。通过不断的欣赏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社会功能。普通高校加强和实施美术欣赏教育,是抓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讲,素质不单单是专业知识的技能,还包括很多直面人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修养,如道德素质、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潜在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等等。特别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在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倾向,如逆反、好奇、注意力、兴趣、情感、动机、意志等这些将构成心理素质的总体,而这些又直接影响着创造力的发挥。

人的视觉认识是从自然主义开始的,尽管一个立体的自然场景不像是一幅图画,而一幅平面的图画都被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公众要求艺术家在一块想象的舞台上把生活的故事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师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看懂了这幅画”,或是“我看不懂这幅画”,他们也许是仅限于理解了画的表面画了些什么内容,而不会欣赏画面内在的表现手法和含义。在这种认识方法中,丝毫没有审美气息。艺术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人们认识美、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都离不开感觉,这种感觉决不是依靠某些逻辑推理或者数字计算,比如对画面物体和人物的比例关系的把握就是如此,比例本来是数字形态的东西,我们可以依据数理逻辑变换出多种方案,但是,只有使数字形态视觉化以后,才能靠感觉来比较、推敲、判断出美与不美。而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加强,就会迅速找到它的美的所在,再从色彩上来分析,色彩的构成要素十分复杂,色彩的生理效应更为微妙,色彩美感的个性特征更强,尽管有着十分详尽的色彩理论,有着各种色表,色立体和各种配色宝典的工具手册,也只能对色彩的学习与使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最后如不能落实到视觉感觉上来,总是不行的。正如音乐家对乐感的感受、舞蹈家对肢体语言的感受、书法家对笔墨挥毫的感受一样,他们无一不是凭借着一种强烈的艺术感觉来实现着艺术的升华。

具体到普通高校的美术欣赏课,教师要通过审美教育来丰富与开阔学生的审美天地,让学生感受到全面与完善的艺术教育,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他们了解太多的绘画技能,通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使其学会一些美术常识及学会如何欣赏。如通过中国美术史论的欣赏,懂得各门类画种的美感特征与技法特点,懂得其透视上的高远、平远、深远和散点的运用,用墨上的浓、淡、干、湿、焦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创境达意的艺术手法。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的种类繁多,比如从种类上分:油画、中国画、水彩水粉画、版画、雕塑、建筑、民间美术、现代美术等;从时间上分,外国美术有:原始与古希腊、古罗马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18、19世纪欧洲美术直至现代抽象艺术等,中国美术有:新旧石器时代的美术、商代青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壁画以及唐以后的绘画;从作品的内容上分:人物、风景、静物、风俗画、宗教画、装饰画等;从艺术流派上分: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后面的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超越现实主义等;中国画中顾恺之的《传神阿睹》,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范宽、郭熙的《高山仰止》……这些美术欣赏的内容,可自成体系,但也有局限,教师要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寻找切入口,达到最佳效果。

英国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曾十分形象地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称为“审美层”,也就是讲,看一幅画,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画面表现的内容:人物、场景或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其次,再看一看画家是用何种方法来表现,如构图、线条、色彩、笔触以及总体的表现符号等等。最后,综合以上两点,想一想作品给你一种何样的意境,强烈程度如何,是否领悟到了一种以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体验,如果有了,那应该是基本上看懂了。

我们再以_的现代作品《格尔尼卡》来欣赏,画面中的各种奇怪造型令初见者费解,然而那种具有张力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感受得到的。接下来,如果我们了解了牛头是残暴与黑暗的象征,马是民众的象征,孩子的哭号挣扎的形象以及立体主义的基本造型方法与法则,那我们就会知道_在画中表现了人民受到各种苦难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气氛,画家用犀利的笔触表达了他对_的仇恨与宣泄,而立体主义就是他观察、表达事物的一种表现方法。

美术是一门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艺术,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欣赏教学又是人生感知美术审美教育和美术技能教育的重要阶段。让美术从美术家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学的美育教学工作立足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广泛地参与审美活动,从被动地接受美育变为主动地需要美育。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实现自身精神意识的升华,对造就一代人的高尚情操和社会风气也是大有益处的。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0篇

【摘要】多年来,我们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导向和影响,在以往的高级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过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片面追求高考成绩,仅仅把提高学生的学科分数作为首要目标,却忽视了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以至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与自杀事件屡屡出现。我们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过:“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所以,把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作为我们新时期高级中学政治课教改的重要目标显得尤为正确和重要。

【关键词】高级中学政治;育人目标;实现措施

“人若受到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教育,或者是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柏拉图论教育》)著名学者、教育理论专家肖川也认为:“教育使一个生而软弱无助的个体逐渐成长为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因此,教育为任何社会中健全的个体所必需。”由此可见,教育在人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高级中学政治教师,笔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育人作用,对于中学生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方面的培养,以及学生思想教育需要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记得多年前自己刚刚走上三尺讲台时,觉得自己所教授的思想政治课在育人作用的发挥上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政治常识部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一线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相结合后,笔者对此有了新的看法,参考众多教育理论著作,再联系本人教学实践经验,也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那么,如何实现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重视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地位

要想完美实现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首先我们必须要能都引起学校和学生对于政治学科足够的重视。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政治学科常常处于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岌岌可危的位置。作为文综三学科之一,高级中学政治的学科性质决定其可能不如地理有趣,也不及历史生动,从而导致学生“讲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做起来丢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更多的是追求高考分数,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在培养自身健康心理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让人无奈的是在高级中学理科班的思想政治课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和高考的要求,进而沦为了“60分万岁”的地步,长期处于“学校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学生不在乎”的困境。正是如此的尴尬境遇导致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目标无法得意实现,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重要目标,我们的学校及学生都应给予其足够重视,从而为落实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地位,也为其成为高级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奠定基础。

二、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过去,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只有关于“课”的观念,一节一节地上课,却很少思考或清晰地意识到“课”的知识内容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肖川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中谈到教师在传统课堂中忽略的问题,这也或多或少地代表了我们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现状。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因为追求高考成绩而忽略了发挥其育人作用,在强调分数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理想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在正进行的新课改中,教育专家们提出的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对我们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肖川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所说的那样:“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为此,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与应对,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涉及的思想道德理论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从而将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活泼又贴近生活。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应力求实现肖川笔下的“完美的教学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使学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生。”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要想实现高级中学思想政治的育人目标,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作用不可忽视。高级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初步确立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能得到正确积极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出现偏差。而我们的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能以事实求是的态度想问题、办事情,即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导学生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促使学生灵活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方面,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应该的”,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成员提供积极正确的观念引导。高级中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还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促进作用。正确的人生观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南针,指引着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高级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目标确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的思想为其加以引导。在这方面,不少学校和老师都采取过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学者李希贵在《学生第一》中介绍的北京市十一学校采取的“校长有约,共进午餐”活动,学生可以在很放松的状态下畅所欲言,校长也可以与之进行比较随意的沟通。学生可以感受校长随和的一面,增进双方的感情;校长则可以在不经意间走进学生真实内心世界,在言谈交流间为学生的未来选择提供宝贵意见,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有价值的人生观。而这一方式也在我校被实践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积极的心态与充分的耐心

正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所说:“我们的教育不仅是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负责,教育也需要为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多元、开放、充满法治和人权精神的社会负责,这就是需要我们牢固确立‘为自由社会培养人’的教育宗旨。”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的不是关在“象牙塔”里的学习模范,应是能适应社会需求并服务社会的“社会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统一。”然而,育人目标的实现是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的,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也赞成这一观点。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一名普通的高级中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资质各有不同,我们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我们教师不管处于怎样不利的位置都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特别是我们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如果自身都无法积极乐观的面对学生,又如何帮助处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高级中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呢?“我们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对一切事物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已经进驻了我们的灵魂,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甚至无法克制地以这样的方式处人、处事、处己,却不自知!”学者张文质呼吁,“我们作为教师,何曾能够由衷地、无条件地、不假思索地去爱一个孩子,去爱每一个孩子,无条件地肯定一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一定有他的神圣的,任何人都不能怀疑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独特性、唯一性,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他自己的最爱,这种最爱也应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充分的耐心,是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的重要条件。只有教师做好了自己的准备,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相信经过学校、学生以及教师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后,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将不是梦想。只要方法得当,我们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能发挥好教学方面的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能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为新时期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柏拉图著,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法律篇)[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李希贵著.学生第一[M].教育科学出版社,

[3]肖川著.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

[4]张文质著.教育是慢的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1篇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阶段实施较早,但是当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课时不足,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生物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实验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深入分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

实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观念落后

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模式多为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只重视对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论是教师的教学目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都还是为了考试,往往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有老师将实验内容演练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原理、步骤以及结果等,而动手操作的机会却很少,动手能力也难以提高。这种重知识轻技能的应试方式的教与学,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也不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发展。

实验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对实验演示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演示实验,并将其当做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课程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老师对实验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操作,使得实验结果本身不具悬念,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于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失去了对于生物实验操作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内容的探究。

实验科考核模式不合理

目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评定一般是有两部分组成,及生物学科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评定,而且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对学生实际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多为笔答,而很少以实验操作为主,只要学生记住了实验的结果,基本就能通过实验课的考核。虽然这种形式的考核形式下,学生的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到了考察,但是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却不能获得提高。

2、如何改革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的分析,探究有效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下的改革建议:

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注重实验过程

改革试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将原有的实验课授课重点由演示实验转向实验过程,增加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探究机会,不以验证试验和证明已知的实验结果为实验课的目的,增加探究性质的实验课程,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老师的简单讲解和原有的实验原理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改革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考核模式

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程的考核要一改以前的重理论轻操作的模式,不以学生的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为确定成绩的标准,加强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例如以某一实验为统一考核实验,从学生对理论重点的掌握、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合理性等角度考察学生的实验课程,其中实验操作所占分值比例要适当的增加,总之,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

3、总结

初中阶段一般是生物学科的重要教学起步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是一项值得进行的工作,只有在合理生物实验教学的指导下,才能有助于初中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获得有用的实验经验,从而更加有助于今后的生物学习。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2篇

一、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多媒体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就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应用和思考,在更多的教学内容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影子。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计划,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计划有序、高效地进行,让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讲什么、下节课该做什么。但就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计划的设计状况来看,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更多的是低效的,这也会对高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阻碍。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还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计划更加清晰自然,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一目了然。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制作成一个教学课件,在这个教学课件当中主要描述一下自己的教学计划,如教师要怎样开展这个作文教学活动,每一次作文课不是说非要让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可以把作文的每一部分分解开来。比如第一节课的时候讲述一下开头的写法,让学生在课堂当中练习一下开头应该怎么写,此外还有中间部分和结尾,教师都要在教学计划当中有所描述。然后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自己也明白每堂课都会讲到什么,让学生清楚每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对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作文写作技巧讲述,做到授人以渔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正反映了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不足。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写作这个语文教学部分,对这个陌生的语文教学部分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也是正常的。教师一定不能盲目求快,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是不可取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做到授人以渔。作文写作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更好地在平时进行发挥。语文写作技巧的讲述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部分,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和语文写作技巧讲述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写作技巧的讲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给学生陈列一些教学范文,教师在找范文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视野进行寻找,不能脱离学生这个主体。然后针对这个范文进行作文讲述,如范文当中有一些拟人句和比喻句,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都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范文当中还会有一些写作方法,如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还有一些写人的方法,教师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仔细讲述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写作技巧讲授课堂当中,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也更感兴趣,在课堂中也更为投入,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三、构建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时,给学生构建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写作知识,对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有意思的视频,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搞笑的视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被这种教学视频所吸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态图片,让学生依据这些动态图片写一段话或者是一个句子,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更感兴趣,学习起来也就更为主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拥有着很大的教学优势,可以让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为了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应用,教师要逐渐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针对多媒体技术深入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岚军.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学周刊,20xx(23).

[2]马立海.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苑教育,20xx(02).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3篇

一、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在普通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需赘述。那么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又如何呢?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是各学科之母,在中职教育中亦如此。语文学科也是中职教育中各学科教学的基础性学科。中职教育虽然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但语文学科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同样需要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趣情感。语文是文化和文学的总称。语文学科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内涵。教书和育人、知书与达礼、做人同做学问,做到二者最兼顾的学科,非语文学科莫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学科传授的不仅有语言的学问,文化的精髓,还有为人的情感、人文的情怀、做人的道理。这些都是包括中职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中职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仅有一技之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要有做人做事的基本涵养。要有技能,更要有德性。这些都需要并能够从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获取。其次,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发挥专业特长、学习专业技能,专业课本身的学习也离不开语文学科作基础。语文包括听、说、读、写、编、译等学习。中职专业科目中的任何一科都离不开听、说、读、写、编、译的技能。中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语文没学好,就不能做到把英文资料精确翻译成中文资料,就很难做到把英语口语准确地翻译成汉语口语。中职服务和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如果语文基础不牢,表达能力弱的话,就很难做到与人有效流畅的沟通,也就难以胜任管理、服务的岗位,生存发展的空间就会因此严重受限。即使是纯业务技术类的专业学生,如机械加工、制造修理等专业的学生,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人际关系的交流和处理,也需要有语文学科的作基础和保障。中职学生步入工作岗位,离不开合同、计划等各类文书的起草和阅读等,没有语文学科作基础和保障,是难以完成的。所以,语文学科的作用无处不在,它渗透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极其重要。

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和实效性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在注重提高学生文化基础,培育学生情趣情感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和实效性。首先,应重点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对中职学生尤为重要。在应聘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可以帮助学生应聘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在工作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更广阔的晋升、发展空间。教师要通过组织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口语表达训练形式,让每个学生常说、多说、会说,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要重点培养学生在应用文方面的写作训练。中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后,应用文的使用量会很大,比如启事,广告,通知,总结,合同,计划,请假条,自我介绍,求职信,应聘书等等。单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求职信和应聘书,很多学生就会写十几份或几十份。教师应在书写内容和书写格式等方面指导学生反复加强练习。教师要通过举例子,摆事实对不同应用文进行分门别类,对同类应用文应进行具化和细化,指导学生熟练地写好应用文。再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实用的书。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阅读使人明智、阅读令人怡情、阅读让人博学。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中职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在班级布置读书角,集中购买优秀、实用书籍。要求每名学生每月至少轮换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教师组织学生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分组汇报全体组员读书情况和读书心得。

三、改革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能否取得成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否获取学生的认可,关键要看中职语文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改革,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破不立。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对强化学生的记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其负作用和后遗症的代价也非常大。最大的问题就是压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阻断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听授的机器,教师在教学中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不容置疑。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听、写、记的学习工具。其次,中职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在做中学,在错误中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除了对学生给以必要的指导外,学习内容都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结合作完成。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交流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策划演绎一场宾馆管理及服务人员招聘面试会。先分成若干小组策划招聘会的流程,分成招聘方和应聘方,各小组学生选出组长,进行组员分工。然后开展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各小组研讨职位的设置、职位的条件,招聘面试的问题,应聘答题的策略。然后选出参加招聘的人员以及参加应聘的人员,开展一场应聘、招聘面试会。会后,教师请各组同学选出代表总结各组策划过程,谈招聘,应聘的感受和体会。最后,教师对各组进行总结,总结首先要以鼓励为主,嘉许各组的亮点和长处,最后点出各组的瑕疵。强调错误和瑕疵是学习成长路上的垫脚石,鼓励学生感恩错误,努力改正错误。以上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大大解放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思维,使教师从滔滔不绝的说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文山题海、疲惫不堪的应试中解放出来。行动导向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程度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以应用和实践为主的中职教学尤其重要。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4篇

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现状

二、翻转课堂的特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是进行传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等环节,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慢慢的转变成了辅助学生完成学业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化有其必然的因素,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没办法很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更加的难以消化和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对于具有很高实践意义的课程来说,是不能完整的传递所有知识面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的实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环节,在传统教学固有的模式下,开拓了新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课后作业中教师帮学生巩固知识,这是传统的方式,而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学习进度。课前学习知识,在随堂教学的过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表现,从深层次的教学体系中看,就是更高效化的教学结晶。根据高中物理教学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针对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的遗漏做出相应的教学辅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面的内容,而不是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这样的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效的。

三、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翻转课堂以知识点的切入为主,包含不同背景和概念的应用型教程都融入到课堂中,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物理学中来。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的传统教程上,教师始终很难将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中完成,这样的课程进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合逻辑的。传统课程中教师需要处理的内容非常多,涵盖的知识面和教学侧重点很难实现统一,这样就不得不把一节课的内容划分为两节课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课时,对教师来说还没有完全做到位,这样的教学是有缺陷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可以很好的将教学重点突出,按标准的课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不断强调重点,突破课程中的难点,是非常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和预习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物理学历史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物理学史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熟悉物理知识是非常关键的,物理学史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让传统物理学教学的单一现象得到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判断主要来源于学生是否背会记熟了公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完整的理解了教学重点和学科内容,是否将此环节完全掌握等。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才是最具价值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听的层面上开始想,在想的过程中实现做,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练,在练的过程中完全掌握。这样的课程帮助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物理学概念,习惯物理课堂教学,不再把物理知识当成单一的概念性知识,而是把物理学知识更好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业,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学的价值。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不仅可以回顾翻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好的重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情景,这样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巩固知识的余地。

四、总结

通过近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代入自己,还非常愿意参与思考和讨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之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常规课程中,更多的实践和检验可以让翻转课堂有更多的提升空间,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05)

[2]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06)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5篇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共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打破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作用。本文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让学生具备设计、开发、集成以及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能力。信息工程专业与数学专业、物理专业、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当前发展最快的信息与通信工程息息相关,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课程体系。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学校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信息技术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企业和学校建立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将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生产、科研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对接,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教学往往与社会脱节,导致学生毕业以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另外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了用工荒。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95万人,每年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增长率在增长。面对这样的困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是当前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培育新动能的作用举措。20xx年_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产融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行业联合以及园区的结合,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践性课程不能少于总课时的50%。

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机制

(一)确定校企协同育人目标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制度,学校和企业必须明确育人目标,坚持以区域经济以及行业发展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信息行业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学校应该积极向信息技术企业、网络通信行业等进行调查,并聘请行业专业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达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基础,可以从事设计、开发、测试以及应用工作的人才。

(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

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学校应该仅仅围绕应用实践型人才培育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信息工程类企业的岗位工作技能要求,学校和企业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与电路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系统原理等主要课程。学校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课程结束以后,立即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学生毕业前,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提前了解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由于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变化快,为了更好地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学校和企业必须更加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学校实践课程内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发教材,将企业发展过程所需内容嵌入到教材中,提高教材的应用性。通过实践教学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校企协同模式下,学校应该开设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课程,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三)校企合作协同机制

学校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而企业注重经营利润,两者发展目标不一样。为了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必须制定协同机制,在教学、育人、研发方面双方有异议的时候,要共同协商解决。首先,建立校企协同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企业以及行业三方构成,三方就人才培育目标、培养模式、学生招生等方面进行协商,制定符合信息工程行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学体系。然后学校和企业技术研发和培训部门,将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并由企业进行负责生产,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实践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双方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所谓双师型教师指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学术型人才,他们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每年派一批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或者顶岗实习。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才或者行业人才做兼职教授,定期为学校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变化,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让学校教学内容紧跟市场发展变化,提高实践教学的实践性,为社会培育更多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旺兰,蒋练军,肖卫初.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以湖南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xx(5):244-246.

[2]陈王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J].数码世界,20xx(3):261-262.

[3]张忠发.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xx(2):191.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6篇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即注重理论,又关注实践,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有把它学好的更好,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现有发展状况。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作为走在教育教学前沿的信息技术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得转变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过时的教学手段应随着新的教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一些过时的教学方法中增加些创新的教学方法、理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把事物抽象的道理用具体形象的形式来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感染力和有效的说服力,另外,举些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文学典故来说明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级中学阶段已开设有好几年了。高级中学跟初中的要求不一样的有较多,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又很强,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相应的任务,可以实现自己的相关创意。从中培养各种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意义重大。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偿试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出来,真诚的希望同行们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以达到相互切磋、寻找更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教学管理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们地区作为中学教学的时间虽已将近二十年了,但不同区域、不同的学校的条件不同,因此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差异大。以我每年所教的高一学生为例,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一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相当高,不但可以独立完成课内的相关内容,而且还可以根据主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这给教师平时备课、上课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加了不少难度。基础教育的目的实质是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每一个科目的培养都息息相关。信息技术课虽然目前不是考试考查的科目,因此不要为了升学而放弃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管理,如果教学管理层面忽略了,学生就容易把它当作“玩的科目”,教学质量要提高也变成空话了。现代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各种学习工具。若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疑问,就可以借助相互协作学习,或者通过认知工具得到解决。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只要学生在主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有最高的学习效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要精心分析,知识之关键要精讲,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多指点,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教师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学生的知识主要应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来学,学为主,教为辅。要做到精讲,不但要抓住关键的知识,还要有相应技能。以教PowerPoint为案例:让学生学好学会PowerPoint,可以先播放一幅优秀的PowerPoint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然后逐一地分析每一部分的由来。要求每位学生都会用它,但不是机械的用。主要目标是,以后在学习其他软件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那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优化教学方法的

信息技术课目前是以课堂实践为主,任务驱动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采用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学生各自知识储备的差别,因此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不同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存在差别。例如,课堂作业布置后,一些学生完成作业可能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而另一些学生可能一整节课都没办法完成要求的任务,这种情况,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目标的实现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分层教学是有效减小学生之间差异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根据每届学生的真实情况,本人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按不同层次进行有效的分组,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分层,入学时对新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水平进行客观的摸底,这样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就有所了解,心中有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几个层次:首层:“底子薄”的也就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高,在他们心目中信息技术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又不喜欢动手的,学习过程需要别人关照的。次层:信息技术水平处在中等水平的,对教师上课所教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起来没有难度的`,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的,缺少主动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最后一个层:“尖子”即自身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浓厚的,求知欲望较强的,学习能动性、创新能力、自觉性都较强的。

接下来是分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几个层次,采取“强弱搭配”即按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水平高低差异进行组合,分组按照“好中有差,差中有好“的又有一定男女比例的组合排位。最后,分组后小组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出。组长在教学中担当“小教师”,他即起到协调组员关系,帮助教师收集课堂上的作业,负责对本组组员的学习情况的小结报告,组长与教师之间是顶层的交互式的关系,组长的职责又起到辅导本组的组员,对组长任用是动态的的管理。可根据学生接受速度,帮助同学的热心程度,完成作品的速度效率与质量进行适时调整。教无定法,适当的案例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抽象理论和概念,这些内容如果只凭老师一张嘴反复讲述其定义,学生可能会听得昏头昏脑,从而感到索然无味,这样难免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有时借用日常普通用品做教具打比方,则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趣味化。如“变量”的赋值问题,教师可借助纸杯作比喻。课前准备好三个纸杯,在两个纸杯上分别写上“牛奶”和“果汁”,课堂提问学生如果要交换两个纸杯中的饮料该怎么做?由于高一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中学过算法,大部分能回答出基本步骤,接着教师把三个纸杯比作三个变量X、Y、Z,假设X变量存储“牛奶”,Y变量存储“果汁”,要交换X、Y两变量中的内容其算法与上述情况同理。随后教师打开VisualBasic程序,在窗体上添加两个文本框和一个按钮,文本框的text属性值分别设置为“牛奶”和“果汁”,按钮Caption值为“交换”,在按钮Click事件中编写代码完成两个文本框中字符串的交换,最后教师启动程序演示交换结果。至此,学生不但理解了“变量”存储数据的原理,还直观地看到了变量间数据交换的代码编写及运行结果。最后,教师需要指出计算机中变量的赋值与现实中饮料的交换不同之处,即一个变量在对另外一个变量赋值后,该变量不会像杯中的饮料出后不存在,变量中的原有数据仍然存在,赋值只是将某变量中的值覆盖。

三利用多种学科知识“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方法

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得到广泛应用,即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如语文教师上《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可以边让同学们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边利用计算机把精彩的的段落文字录入到Word中,再根据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去网上找图、音乐等多媒体,进行文画合配、画文合配、文音合配的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信息技术自身的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既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又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实践能力。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应只从单方面考虑,应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与其他学科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赵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7篇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内容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与学的成功重要要素。文章提出了依靠教材拓展渠道,把文化导入渗透到语言教学全过程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中是学生升学的重要阶段,被社会看成是学业上甚至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很多知识的学习都是对原有知识点的升华和进一步教育。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英语教学还只停留在书面语言教学上,对于口语的练习和培养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有关口语的练习可能也是涉及到英语的日常生活联系,与西方的文化背景相差甚远。由于学生入学时候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也有高有低,所以,高中的英语成绩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再加上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观点上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没有办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改变。

一、转变教师思维方式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处于引导地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理论基础和知识技能,还要对西方文化有非常全面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在对学生的教育时消除学生所处的环境与英语背景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英语应用上可以更加顺利,对于以后在英语应用上不会出现因为文化差异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尴尬事件。同时,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西方文化背景自然的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让知识点在学习内容的文化背景下更好的溶为一体,帮助学生语言环境的形成,也能加深对文化的认识程度,避免与外国人在英语交流上存在的文化差异,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认知程度。

二、选修课和课外英语活动中导入英语文化

不仅仅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同时,学校还可以增开英语选修课和兴趣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让学生实际了解到外国的语言文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进行英文作品的鉴赏,让学生多听听英文歌曲,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还能纠正自己的发音。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开展英语朗诵比赛、歌唱比赛等英语兴趣方面的比赛项目,通过对活动的准备,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

语法是学生接触英语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如果是单纯的语法学习,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单调,死记硬背的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教师可以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贯穿在语法的教育上,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对语法和文化都有非常好的理解和记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表达形式上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述,并且由于国家不同,在语言的使用习惯上也与汉语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教师不应该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教导学生英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例如,汉语中的“农民”是同一个意思,没有其他的表达形式,在任何一种环境中都可用,但是,在英语中就不同,农民可以用“farmer”和“peasant”两种不同的形式表达,这里的不同在于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所以,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而在使用中如果没有对其深层的含义表达清楚的话,会引起非常大的误会,实际上的差距非常大。学生需要把每一个词汇在背景和运用上完全掌握,这样才会在使用中不会犯错,对于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更加深刻。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信息技术开始在课堂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再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一些课外的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播放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内容,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更加直观、深刻,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效果更加。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五、让英语走出课堂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通过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热爱英语这门学科。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外国教师,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到外国教师与其进行交流,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是生活的甚至是其他各个方面,既能考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还能加强学生与外国人的交流能力,为了能够交流更加顺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方面的交流机会,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英语交流,了解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看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是否需要有改进的地方,还可以找到一些可以相互交流的英语书籍,帮助他们在成绩上的提升。并且,学校还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西方的节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西方节日的氛围和与中国节日的差异,体验更加深刻。总之,高中英语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加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把中西方文化进行融合,不断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2]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8篇

小学课堂情景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情景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本文从情景教学的意义、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情景教学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小学课堂情景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课堂;情景教学;意义;影响因素;运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让学生成为“乐知者”就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所谓的兴趣就是让学生把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主动的探索知识,主动地运用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情景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1.情景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以及教育部的课程大纲来进行教育。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导地位习惯性的被忽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有可能影响课堂秩序,学生本人对于胶南的题目有畏难情绪,难以提升其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情景教学模式成为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情景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其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提升,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改变了单纯的“填鸭式”记忆,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提供了实际运用的机会,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原理,懂得理解式记忆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法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联合,不再是纸上谈兵,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无关联的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进而产生良性循环。也可以更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教学质量,并针对其问题进行更正,是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

学生因素

教育对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情景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在情景教学中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应用游戏和实物演示的方法,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和游戏中理解知识的本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多设立自主设计的情景演示,充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应考虑到每种年龄段中每个学生的不同,例如: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方法、表现欲望的强弱等方面,来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迎合学生的个人因素特征的同时也应考虑改正学生不足的方面,例如:学生性格内向,没有效率的学习习惯,学生听课时的方法等问题,应给予适当的纠正。

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经验来设计适合学生的情境,应用灵活的教育手法应对学生在情景中的突发状况,使课堂秩序活跃课堂纪律井井有条,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度过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老师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教学方法,反之教师对这一方法的经验不足,调控不得心应手,情景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让学生反而认为这只是一次形式上的教学,只要迎合老师就好。老师的神情语气也对情景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这种微妙的动作会增加师生感情,加强师生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态度,形象的手势会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理解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死记硬背的知识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在学习中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才算真正的学到了,才能举一反三的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不但做不到举一反三,就算很明显的问题也不会灵活运用。学生上课学到的方法比具体的解决方案更加有用。

教学内容因素

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所运用的情景应紧贴学生的生活,所教授的知识应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在课堂上教师所举的例子应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以及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所进行讲授,以达到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前课后都有自主学习的意愿。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不同的观点以及对细节问题有所疑问,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情况让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应在讲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到的知识和当今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自己与掌握的知识和当今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这一过程的乐趣,知道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使学生逐步适应社会人这一角色。

3.情景教学的运用

趣味导入

引用趣味的方式进入课堂的学习环节是授课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个人能力、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启发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数学课上教授乘法口诀时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关乘法表的运用吗?”或者“你们有什么相关乘法表的问题吗?”学生会回答:“妈妈在计算家庭账单时会用到”。学生也会发问:“乘法表是干什么用的?”、“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等等。正是这些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目的听这堂课,让他们在课后也可以学有所用,带着这样的心态来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

音乐烘托

音乐是以声音和节奏为基础的艺术,可以直接的激发人们的情感。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发挥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根据所教授的课文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使学生进入到相应的气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课文中涉及到的情境得到情感上的还原。音乐与画面相结合能更快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情境,例如在教授《找春天》(人教版)一文,在示范朗读时配上轻缓抒情的音乐,利用多媒体呈现田野的美丽景象,学生在文字上、画面上、情感上、乐曲上等全方位感受置身于春天的田野上,自己仿佛闻到了春草的气息,听到了喜鹊、杜鹃的歌曲。这样的方法更加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巧妙的避免了低年级学生上课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情景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19篇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存在的问题

一些教师教学经验有限,课堂上讲课、画图、演示、做实验、提问、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等常规动作不连贯、不精炼,重复现象严重,浪费、损耗时间严重;一些教师容易受不听话的学生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心情受干扰、忘记教学内容、说话紧张、管不了学生等现象,从而耽误教学时间;学生预习不充分,课堂上教师为追求教学质量,纠结于一个或几个问题,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推进,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此外,学校也通常会安排教学听课,进行课堂秩序检查,甚至临时找教师谈话等,都会影响生物教学的时效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的这些时间浪费问题不仅影响阶段性、整体教学目标的推进,而且容易影响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不强的成因分析

初中生物具有自身的学科特性,其教学时效性和质量涉及师生的思想观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性、教学形式以及教师课前准备、心理素质、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多层面。因此,造成课堂教学时效性不强的成因也是多样的`:一些教师缺乏时间观念,或上课迟到,或下课早退、拖堂,对一节生物课时间没有宏观掌控意识;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生理、心理、兴趣爱好、思维模式等方面的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教师对生物课没有精确的认识,对生物教学方法掌握不足,导致课堂上手忙脚乱。就初中生而言,他们尚处于天真顽皮、活泼好动的状态,思维发散快,但缺乏系统性,对新事物好奇心强,善于发问,容易在课堂上出现突然发问、摆弄文具、走神等行为举止,制造一些“意外”,影响课堂教学。就教学而言,课前教师由于学案设计、实验、备课等准备不足,容易导致课堂时效性利用率低。另外,由于生物教学实验性强,需要学生直观感受和动手掌握的知识较多,教师往往会高度重视和丰富教学形式,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加上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干扰,最终导致课堂时间浪费和教学质量更不上。在一节生物课临近结束时,一些教师通常会忽视复习和巩固的重要性,为学生准备的课后作业缺乏针对性和质量性,促使新的生物知识得不到及时掌握,从而给新的课堂教学带来基础薄弱性障碍。当然,初中生物教学的时效性还与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能力,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度等有着密切的关联,需要生物教师全面把握,科学审视,正确处理。

三、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对策

在恒定的、有限的生物课堂教学时间内,针对上述时效性不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策略生成。一是深化新课程理念,科学设计初中生物教学计划,科学规化整体性、阶段性,甚至每星期的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严格规定教学时间,确保生物教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二是着力加强生物教师的职业教育,通过管理机制、奖惩制度、监督管理、批评教育等手段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时间观念,严格履行教师职责;通过进修深造、交流学习、相互听课等方法切实加强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和学生做朋友,亲密接触,拉近关系,做好高效课程的情感铺垫。三是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备课、实验器材、学案设计等准备工作,注重教学方法,努力减少课堂管理、组织教学的时间;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把握距离之度、时间之度,在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学进度。四是教师要十分注重课堂导入方案设计,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注重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工作,为新课教学打好基础;要减少课堂上教学环节的过渡时间,直奔主题,讲求连贯性,确保快速、高效完成整个教学。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个人魅力、知识魅力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吸引和集中学生生物学习的注意力,积极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综合而言,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把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构建,更需要生物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探讨。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0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转变观念和角色是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1.教师角色要积极转变

在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教师的权威是不容许高中生挑战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采取压制的手段,这样就压制了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可能性,不利于高中生的个性成长。同时,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中就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环境,导致高中生的学习被动等待,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造成高中生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高中生严重依赖教师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高中生是客体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高中生的定位进行重新科学的认定。这一认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发展。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角色定位,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高中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作为高中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高中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它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高中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和组织,让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高中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方法更包括学习的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道理,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发,高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会迷失方向;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高中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

3.教师要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参与高中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高中生的心声,是尊重高中生的表现。教师与高中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教师要尊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权,放手让高中生自己去探究、去交流。在探究和交流中高中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能力。

二、要以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传统教学一重要的区别就是,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高中生能力成长和心智的发展。新课程评价关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高中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高中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中生,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1篇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方面问题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多,学生认真听课的少,思考的少。很多学生认为营销员的素质、技能需要在工作中磨炼,不相信课堂理论学习。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却反映了实践教学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中作用很大。然而,在调查了一些高年级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工作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后,发现当前地方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明显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时间安排偏少,效果不佳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各主干专业课程都应该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然而,从实践教学的安排时间看,占有25%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只有少数课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余下75%的学生则认为都是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从实践教学的效果看,学生对各类实践性教学的平均评分都很低,均不超过30分(百分制),见表1。另外,从课程角度看,市场营销专业20门主干专业课程,调查显示每个班级平均仅有4至5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被学生认可,其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被认为较差。上述情况表明了地方二本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时间安排明显偏少和效果不佳的事实。实践教学部分偏少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清楚企业实际营销工作的要求,对营销工作环境缺乏了解,对自身素质信心不足等问题。例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6%的人对企业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认识较模糊。在关于营销员最重要的能力调查中,已工作的毕业生与在校学生存在多项认识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大约有2/3的受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素质缺乏足够的信心等。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案例教学,假如不考虑职业资格培训和毕业设计,超过50% 的学生认同的实践教学方式有调查、策划等实践项目,上机演练,情景模拟(如礼仪实训)等,达不到各类教学方式总数的1/4,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在案例教学中,没有启发学生独立、开放性的思维,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少,老师也有事先准备不充分等情况,结果多数课程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说明滥用案例教学方式,质量无法保证。例如,课堂案例教学中,学生经常仓促地阅读案例材料,并从原文中找出有限的字句去回答老师的提问,很难给出完整的、令人信服的答案。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是讲述企业及当事人实际遇到的事件,解决案例中问题需要纵观整个事件,还可能涉及其他章节、课程、学科的知识,以及个人切身的社会经验。因此,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以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重点不突出,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表现在每门专业课程内部缺乏实践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不明确。市场营销专业20门主干专业课程,每门课程都应该有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重点实践教学活动。例如,《营销策划》课程至少要让每位学生经历企业具体产品的4P设计,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操作某项产品的实际营销活动。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3/4的主干专业课程,没有针对课程的核心能力目标去开展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其次,表现在没有突出重点课程的实践教学,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得不到实施等。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得到最多的课程专题实践项目是:职业考证、毕业设计、市场调查分析、营销策划、礼仪实训等。然而,已毕业的学生则认为学校最有价值的实践教学方式是校外顶岗实习,最有价值的课程专题实践教学项目是市场调查分析、沟通谈判训练、客户关系管理、营销认知实训等。可见,存在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和课程专题实践活动没有被地方二本院校所重视。最后,一些已经开展的实践活动又无法保证质量。例如,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学生抄袭网络论文的现象较普遍,老师管控不严格。

二、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主观上实践性教学没有被教师重视最近几年,高校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实践教学的要求。任课教师开始制定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部分。然而实践教学并没有扎实开展,教学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于任课教师主观上还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对于各门专业课程可以开设哪些实践教学,以及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任课教师认识有限。其结果是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采取了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己组织的形式,老师参与少,指导不力。由本次调查可知,市场营销专业20门主干课程,仅有少数课程的实践教学被认为是有效的;当问及各门专业课为何不能“一边理论,一边实践”式教学,51% 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实践教学研究不够,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任课教师始终是问题的核心,教师事先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它。

(二)客观上实践性教学存在教师执行困难任课教师执行实践教学的困难表现在:(1)实践教学时间跨度长,计划准备工作多。例如,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就涉及从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问卷、组织调查活动、到最后得出调查结论,整个过程要用很长时间,中间还可能涉及调课,占用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实施起来较麻烦,并且可能得不到学生的支持。还有一些专题实践教学活动甚至要用一个学期才能完成,成效更难控制。

(2)一些实践性教学的空间活动范围大。如参观企业与顶岗实习,都是在企业单位进行的,空间跨度较大,而且会发生一些费用。通常,学校对任课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经费支持,学生集体外出十分困难。(3)地方院校专业课教师工作量大,课时有限。通常每门专业课有十多章内容,而每学期只有40至50多个课时,扣除节假日后甚至更少。任课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课程讲完,课时已经很紧,没有多余时间安排实践教学和演练。(4)普通教师能够联络的企事业单位少。

普通教师人际交往范围有限,在没有校方帮助的条件下,他们通常没有能力将学生送到校外企事业单位去实训。

(三)实践教学缺少学校制度、设施与企业支持学校需要为实践教学制定相关制度,并提供设施和财力,最后还要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考核。但一些地方二本院校在实践教学上缺乏制度保障:(1)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投资普遍不足。一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专业课程没有配置模拟实训软件等,使课程无法精讲演示和学生上机演练。(2)校方没有积极地建立稳定的校企实习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寻找实训企业和合作单位是学校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帮助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3)学校没有实践教学的检查和约束制度。学校要求教师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但教师是否按照大纲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学校没有检查和约束机制,这样使课程实践教学部分无法保证执行。目前,就市场营销专业来说,由于销售岗位的离职率较高,人员不稳定,愿意与学校长期合作实训的企业较少,这需要企业和学校积极寻找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此外,学校没有为方便实践教学而提供灵活的调课制度,且缺少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

总之,学校在实践教学领域,主要问题是投资不足,主动性不够,导致无法实施一些实践教学,最终又不能对任课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在本次调查中, 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主动性不足,没有重视实践教学;的学生感叹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实践教学。

(四)学生管理工作宽松高校实践性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与学校、教师有关,还与学生有关。通常,任课教师安排的实践、实训的任务,学生总是很难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风气不端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和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成绩好不一定就业顺利,于是在学习上也显得有些浮躁和不安,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和能力锻炼缺乏耐心;因个人兴趣的差异,一些营销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做销售,打算未来从事其他工作,在专业课学习及实训中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这种情况女生较多;高校普遍采取的学生对老师考评制度,老师的教学质量主要由学生的评分决定,少数学生对老师不满会降低教师的在该学期的教学评分。老师担心被学生评“低分”,这样使老师在严格要求时有所顾忌。学生除了触犯法律和离校不归等严重原因之外,旷课、挂科、态度散漫等违纪行为通常不足以影响学生毕业。而教师若批评、惩罚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结果对自己不利。所以,当前教师对于维护校纪问题显得较为谨慎,学生自由散漫的态度难以扭转。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2篇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实施问题情境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引发初中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进而产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的需求,使初中生能够产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动机。问题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式方法,问题情境教学主要将问题作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在师问过程中以及生问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必须要围绕整个教学目标开展,以便能够促进学生实施定向性学习,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实施教学必须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性跨度,在创设问题情境以后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促进初中生实施目标指引性学习,只有身为生物学习人员的初中生才能够正确并且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并且在初中生得到自身所期望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初中生的学习才能够是成功的学习。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使初中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能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甚至会引起初中生将某一个领域中的研究和分析看成是自己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任务,进而使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目标。实施初中生物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生活化场景,只有拥有生活化情境才能够将学生生活与生物教育教学的距离拉近,使初中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生物学。创设一个冲突的情境,营造一个知识建构的契机,在过去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形成一种自己对于各种现象的看法以及理解。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营造和谐的生物课堂氛围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一直都是相对集中但是并不封闭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通过其态度以及语言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支持初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根据生物教材的内容和目标,采取一种讨论法、谈话法以及探究实验法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对其实施主动的发问。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为了解答疑惑而不耻下问。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设疑,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无意识设疑转向有意识设疑。很多初中生物科学史十分生动、有趣,将其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实施情境创设,引入新知识和新课题,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引起学生对其进行注意,会使创造以及设疑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三、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通过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和体验,在初中学生个人进行探索这一个重要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互相纠正和补充,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总结和归纳指出本节生物课的内容。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鼓励以及肯定的形式满足学生想要成功的欲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生物教师还必须注重生物课堂的调控,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和新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的能力。学生自己预习而获得的知识是片面和零碎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常都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不能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内涵,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学生知识归纳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课堂中具有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可以发挥的余地。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来实现多维教育的价值。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实施问题情境教学、要营造和谐的生物课堂氛围以及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3篇

化学生态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为例,阐述了利用客观事实、化学实验等方式进行实证的化学生态课堂教学,对硅酸钠溶液与盐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硅;实验探究;生态课堂;证据推理

生态化学教学追求的是民主的、人文的、自主的、体验的优质课堂[1]。我校提出的化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自主先学→组内研学→交流促学→反馈评学”,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心,最终实现以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合作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为指向的智慧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在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教学,又要对有些经验,尤其是有疑惑的内容进行实证,可以采用客观事实、化学实验等方式进行。下面以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2]为例加以说明。

1实物展示,创设问题情境

1.1实物展示

课前播放含硅元素实物美图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硅元素的实用性,学生在观看时快速融入课堂情境。上课时,学生积极展示课前精心准备好的含硅元素的实物,介绍完后根据含硅元素的物质类别归类,展示的实物主要有玻璃、陶瓷、水泥、混凝土、沙子、水晶饰品、玛瑙、光导纤维、硅胶、太阳能电池或芯片等,还有学生带来了阳光罐、太阳能电池玩具并进行现场演示。展示时,学生的热情高涨,非常兴奋,他们用实物证明了硅元素的重要用途。

1.2创设问题

刚才展示的实物中,在自然界最为常见的是沙子,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以二氧化硅为原料可以制得很多其他的产品。比如要想制得硅胶,需要先制得硅酸,硅酸难溶于水,那么如何以二氧化硅为基础原料来制取硅酸呢?你能想到哪些方案?学生分析后,得出2种方案。方案1:二氧化硅与水直接反应制取硅酸(理由是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案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硅酸钠,再用硅酸钠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方案1可行,那么成本就很低,就无需用方案2了,那么方案1可行吗?请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出结论,并给出反例进行实证:如果二氧化硅容易与水反应生成硅酸,那么在自然界中就不应该存在大量二氧化硅,沙滩上也不应该存在大量沙子,而应该变为“硅酸滩”了。

2实验探究,实证物质性质

2.1探究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

从硅酸溶液变成胶体,再凝成胶冻,这些变化都建立在硅酸聚合的基础上,而聚合反应的速度又与氢氧根离子浓度和硅酸浓度密切相关[3]。为了寻求较佳的实验条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4],使实验现象尽可能快速、明显,选用饱和Na2SiO3溶液和6~7mol/L盐酸进行分组学生实验。向小试管中加入1滴管饱和Na2Si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观察到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当滴入约10滴盐酸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迅速凝成凝胶状固体,说明Na2SiO3溶液与盐酸确实能反应生成硅酸。

2.2探究Na2SiO3溶液与CO2反应

2.2.1提出问题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酸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生成新酸与新盐,生成新酸的酸性一般弱于原来的酸,即强酸制弱酸。盐酸是强酸,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那么弱酸能不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呢?碳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那么如果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情况如何呢?小明同学通过图1组合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进而得出“CO2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的结论,老师却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可靠,请指出原因并加以改进。2.2.2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根本原因是通入Na2SiO3溶液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所以导致实验结论不可靠。如何进行改进呢?学生想到的办法:(1)中间增加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或优化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联想到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内壁涂有Na2SiO3溶液的小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是否变浑浊。然而思维严谨的学生对这个方案产生质疑,将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时,水被加热挥发,Na2SiO3固体析出也会出现浑浊现象,所以应该等烧杯冷却后再加水,观察产生的固体是否溶解。2.2.3实验探究由于直接向饱和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需要通气约8分钟,再静置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凝胶状固体,时间过长,不适合课堂演示。为了使反应更快速、有趣,用350mL软饮料瓶收集满2瓶CO2气体,拧紧瓶盖备用。课堂演示时,邀请一名学生与教师同时进行实验探究,比一比谁做得更快、更好。让学生先操作,拧开瓶盖,向瓶内加入2滴管饱和Na2SiO3溶液,拧紧瓶盖,迅速振荡饮料瓶,可以观察到饮料瓶逐渐变瘪,并能感知到瓶壁略变热,说明该反应放热。振荡1分钟左右,将瓶子倒置在桌上约1分钟,拧开瓶盖,可以观察到瓶盖内的凝胶状固体(如图2所示),说明Na2SiO3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硅酸。2.2.4拓展研究Na2SiO3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硅酸,生成什么钠盐呢?学生猜想可能是Na2CO3或NaHCO3,受到Na2CO3+CO2+H2O=2NaHCO3知识的影响,许多人认为,该反应生成的钠盐与CO2的用量有关,通入少量CO2气体时,生成Na2CO3,通入足量CO2气体时,生成NaHCO3。那实际情况如何呢?将生成的硅酸凝胶用玻璃棒搅碎后,加入蒸馏水,振荡,弃去上层液体,重复2~3次。向洗净后的硅酸中加入蒸馏水,振荡,分为2等份,一份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另一份加入等量水做对比实验。将2份混合物充分振荡,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适当微热,观察到加有饱和Na2CO3溶液的硅酸逐渐溶解,而加入等量水的硅酸无明显现象。实验现象表明,H2SiO3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时,应该生成H2SiO3与NaHCO3,而不是Na2CO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5]。查阅电离平衡常数可知,电离H+的能力确实是H2CO3>H2SiO3>HCO-3,与实验结果吻合。

2.3探究Na2SiO3溶液的优越性能

2.3.1体验Na2SiO3的防火性能2位学生分别夹取用饱和NaCl溶液浸泡晾干的布条和用饱和Na2SiO3溶液浸泡晾干的布条,同时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可以观察到前者迅速燃烧,而后者难以燃烧,说明Na2SiO3防火性能好,可用做防火剂。2.3.2体验Na2SiO3的黏合性能事先准备好用饱和NaCl溶液黏合的2块毛玻片和用饱和Na2SiO3溶液黏合的2块毛玻片,放置3天。让2位学生分别用力将其分开,可以观察到前者很容易就分开,而后者根本无法分离,说明Na2SiO3溶液有很强的黏合性能,可用做黏合剂。再因势利导,分析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学生恍然大悟。

2.4体验SiO2与HF的反应

由于HF易挥发且有毒性,与SiO2的反应不宜在教室进行实验探究,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体验SiO2与HF的反应。再引导学生结合两性氧化物的定义分析得出,SiO2不是两性氧化物,应该属于酸性氧化物。

3观看视频,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观看剪辑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由二氧化硅可以制得硅,晶体硅可用来制硅太阳能电池和硅芯片,了解我国芯片的国情和近年来“中国芯”的迅猛发展。苏州正在修建一座中国最大规模、最先进的半导体产业园。有专家预言,2018年是中国芯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本领,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祖国的发展需要我们!

4小结提升,点明课堂主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二氧化硅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生产的玻璃、硅胶、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硅芯片等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能理解在半导体工业中“从沙滩到用户”的含义。人们将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时代称为“硅时代”,也足以体现硅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硅元素确实无愧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称号。

5教学反思

5.1教师首先要有实证意识

不少教师都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来自于教材、教参、习题资料、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等,但有些教师对这些经验缺少批判性思维,直接“拿来主义”,教学上也停留在传统的知识层面,缺少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是与当下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对于一些“经验”的获取,尤其是有关物质性质方面的经验,我们一定要有实证意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用实验进行验证,再吸收其为有效经验。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主动研究问题的意识。

5.2着力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事实和实验手段进行实证。本节课中让学生根据事实推理能否用SiO2直接与水制备硅酸,用化学实验手段研究Na2SiO3溶液能否与盐酸或CO2反应,以及Na2Si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的钠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体验了Na2SiO3溶液的防火性和黏合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

参考文献

[1]沈世红.生态化学:让教育梦想照进课堂现实.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9

[2]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云生,陈永夏.化学教育,1984(6):42-43

[4]阳智纯.化学教学,2008(7):11-13

[5]刘怀乐.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9):36-37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4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高级中学语文教育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对高级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提升学生观察、感受、分析一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深度,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究意识与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语文成为探索其他学科以及位置领域的重要工具”。在如今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探究式学习模式成为了现代高级中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

1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内涵

在高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将探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成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讨论学习为主要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且将教材作为学生探究内容的全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不但包含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主动探疑,更包括教师的释疑以及自我总结等环节。高级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在于通过教师的点拨以及调动作用,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且促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相应的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必要的情景与氛围,从而促使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凭借与总结。总体来说,高级中学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真正实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2探究式学习在高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所谓探究式学习,其关键在于从学科以及社会之中,选择相应的主题作为探究对象,在通过创设相应情景,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合作的进行问题的调查、信息的收集以及信息的处理,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从中获取探索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探究也被称之位探讨研究,也是学生对待知识的一种需要,而所谓的探究欲则是学生对待知识的求知欲。可以说探究欲是学生内心中的一种抽象思维,它对学生的影响在于解决想不想的问题。在高级中学语文课堂探究教学中,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冲动中。同样教师在探究式高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独立以及合作等方式获取语文知识,实现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探究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兴趣,把握情境中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深度与广度,保证语文探究教学适应学生情况,明确学生课程内的探究目标,总结探究教学的成果。由此可以看出,高级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

2.2强化探究学习内容:在高级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并不是什么问题都适合应用于探究中。对高级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生字如何读、如何写已经不再适应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探究问题有多大,那么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探究空间有多广,想要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探究学习中,探究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探究问题的来源是出自何处呢,其主要来自于有两方面,既就是对探究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我产生的问题。而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做到:首先在问题的内容设计上要保证问题“最近发生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参与性,这也是探究式学习中创设问题的本质特征,只有学生经历过了语文探究过程,才能进一步升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感体验,解决问题。高级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换发学习活力,保证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在问题的形式上要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以及探究性的问题。发散性问题指的是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领域提出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便是“除此之外,你还有何种解决方法”,这类问题的特点在于答案并不统一。而探究类问题就是对某些问题进行原因以及规律等进行说明,其代表词汇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

2.3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机会与空间: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过程,如何促使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是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所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语文学习之间的差异,更决定了思维上的差异。因此教师要避免在探究式教学中出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尽量以点拨为主,将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李干红.高级中学语文自主式教学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1)

[2]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5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果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良好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任何教学手段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心理健康技能,用以指导实际生活。课堂教学始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出尊重、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2.重视新课导入

能否将新课高效导入,是启发式教学得以成功的保证。以“情绪调节”一章为例,如果课堂开始就将单纯的知识点罗列,即使加以解释,学生仍然会缺乏学习兴趣,且不能使学生将知识有效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导入课程时,可以插入与情绪有关视频、图片,或引入情绪问题等讨论话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

3.掌握提问技巧

启发式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问题设置,问题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情景之上设置问题。在课堂导入之后,有具体的教学情景或学生脑海中已形成相应情景,才能开始设问启发,否则就是空中建楼阁,没有生长点,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达不到启发的效果。

(2)以学生现在知识、智力、能力水平为基础;学生原有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任何教学都要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而教,启发式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现有水平,设置问题任务应该是让学生能接受、不反感、能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智力、能力水平,就如启发小学生了解大学课堂知识一般,无法成功。

(3)问题要具有探索性,有挑战性同时又不失趣味性;问题应该是真正能促进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仍以“情绪调节”为例,在学生已观看情绪相关视频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同一个事件,为什么会有不同情绪呢?”引导学生得出“是观念而不是事件本身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出情绪调节方法——改变不合理观念。而通过思索得出的答案,更易于记忆。如果问题不具探索性,学生不需要思考便能从书本上或过去经验里找出答案,那么学生无法主生兴趣,也谈不上记住,无法记住,在实践中将不能有效运用。

4.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始终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责备,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乐于参与课堂互动。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能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对比、反问等技巧,引导其逐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本身就没有正确好坏之分的,例如“人格”“气质”等知识点,应多设置开放性问题,不设标准答案,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明白包容,从而用包容的态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启”,而难点也在于“启”。要想做到行之有效的“启”,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理论知识,将之迁移至实践中,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要熟悉所授课程内涵外延,熟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流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积极尝试启发式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反馈,不断研究创新,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上好本门课程.

关于作文的课题研究论文 第26篇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以学生参与艺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实践艺术活动为主要手段和方法的。”赏析艺术作品能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促进学生个人审美观的形成。如果说实践艺术活动代表“动”,那么赏析艺术作品相对地代表“静”。我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听理论型美术课,或反映课堂体验不愉快,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是教师进行赏析艺术作品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赏析艺术作品课是否等于浪费时间。学生以否定课程或自我否定为前提,是开展赏析艺术作品教学活动遇到的首要问题。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中小型乡镇,受家庭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许多非工美专业学生为了今后顺利参加工作,以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同时,一部分学生过去接受的美术教育较少,认为自己没有美术细胞,天生和美术绝缘,赏析艺术作品就是对牛弹琴。越是没有深刻体验过赏析艺术作品带来的精神震撼和愉悦,学生越是怀疑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及鉴赏能力。长此以往,将来他们走上社会和他人交流涉及艺术相关内容时很可能会有自卑情绪。

3.一口气“喝”四十五分钟“白开水”。虽然课本中选取的艺术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佳作,但是不少作品年代背景久远,采用的技术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时,大部分非工美专业的中职学生之所以选择其他专业,是因为本身对其他专业的兴趣远大于美术。诸多因素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无法理解作品,更不用谈产生共鸣。完全理性、专业地讲解赏析艺术作品,既不符合非工美专业学生的兴趣方向,也不符合该年龄段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觉得教学内容食之无味,课堂体验就像被动地灌白开水。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知识的补充、不同艺术作品间的切换,无非是稍微改变了“开水”的温度,有所调节但本质不变,这样学生课上容易走神。

二、有效的教学对策

1.摆正心态,走出误区。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并不像部分学生认为的那样毫无用处,反而益处众多。不少美术知识当下看着似乎没有用处,其实是存在生活的细节中而没有被人意识到。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美的应用无处不在,包括衣食住行等遍布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的各个角落。绘制黑板报、拍摄摄影作品、设计网页、设计公司VI形象等,这些都需要用到美术知识,而赏析艺术作品是掌握美术知识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以此来说服学生摆正心态,端正学习态度。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没有美术细胞,这是一个自我认识误区。美的感受源自视觉,是人人都能感觉到的。摆事实讲道理,教师可借由学生觉得校服不美于是普遍不喜欢穿校服,来展开说明对服装的选择这一小事上体现着每个人对美的感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服饰进行分析,对好的部分加以肯定,给予鼓励,增加学生对赏析行为的亲近感。

2.内容有取舍,增加互动性。赏析艺术作品时,面对课本中大量范例和涉及各个学科的海量知识点,教师需要有所取舍,不用面面俱到。处处重点等于没有重点。每个例子都按重复步骤赏析,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比如,赏析西方印象派绘画时课本有三个范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范例一系统地详细分析、范例二简略分析同时加入涉及该范例的短视频观赏、范例三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打破全程教师说、学生听的局面。审美是相对自由的,公共艺术美术课不是培养学生流水线式的审美,而是在学生固有的个人审美的基础上,往积极的方向引导,使学生健康成长。使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自主地思考,根据已学的系统全套分析方法,举一反三,学会赏析的方法,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不要设置完全开放式的问题,如:关于这幅图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易造成课堂冷场。

3.挖掘教材魅力,提升课堂趣味。非工美专业的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关注点和工美专业学生不同,比较随性。如:对画面角落的奔跑的动物、架子上的一块猪肉、墙上的一个花纹等次要琐碎的部分给予大量关注。这样欣赏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和正统主流赏析切入点不同。专业美术赏析或许会分析画面构图、色彩情感,然后引申展开,但学生可能更关注配角人物的一个表情。只要学生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切入点稍微另辟蹊径也没有关系。教师不能光说自己想说的,也要兼顾学生想听的,挖掘教材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部分,要制定多种方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切入点和话题做出相应调整。如果能在课堂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兴趣,就能激发其学习欲望让后续教学顺利进行。在兼顾讲解课本知识点的情况下,教师可添加与时俱进的学生喜欢的例子,让课堂成为“一包刺激的跳跳糖”。只有解开学生抵触学习的心结,才能让学生积极、自愿、快乐地学习。教师也要不断反思,改进现有教学方法,才能让赏析艺术作品教学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使学生未来人生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