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作文 正文内容

初中作文教育教学论文(实用5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3-15 09:39:32

初中作文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一、在新课导入前提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良好的教学,乃在于呼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免费旅行的设想:大气球下吊一个篮子,人坐在篮子中,升到空中某处,由于地球自转日行八万里,悬在篮子中,领略世界各地风光,这个设想可以吗?这个问题只问不答,学生争论激烈,思维活跃。

二、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中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分析出知识衔接处,找到要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排列成一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的框架,就能使学生沿着既定的方向探究知识。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问:①木块和铁块都放在水里,木块为什么浮在水面上?铁块为什么下沉?②同样重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里又怎样?③钢铁造的船为什么也能浮在水面上?④船舶受几个力?它们的关系怎样?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提问

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看”中生疑,发现规律。学生学习概念和规律,总是先以足够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看”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这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学习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酒精灯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断上升,当快沸腾时,提问:如果继续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继续上升?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这样设问,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迂回设问,退中求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问题,正面提问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方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例如,在讲“内能”时,教师可以提问:物体的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告诉学生,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接着再问:有什么证据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演示扩散现象实验,这样难点就解决了。

(3)浅处深问,“无”中生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而教师应该浅处深问“,于无疑处生疑”,可收到意外的效果。例如,在讲“电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流过大会烧坏灯丝,烧坏电流表,但“烧断”这种现象能否加以利用?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进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保险丝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设计的,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实验的要害处提问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实验中有的放矢地操作、观察,在实验的要害处设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指导性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如,这个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杠杆?杠杆的支点在哪里?我们在杠杆支点右边第四格处挂一个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右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为了保持杠杆的平衡,我们在杠杆的左边挂两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请同学们在杠杆的左边把钩码挂的位置调整一下,看谁先调整平衡?

五、在问题的变通处提问

在问题的变通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是什么情形?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生活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形,于是趣味盎然,争相回答,对摩擦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六、提问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而且调查表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需求,切忌仅提问少数几个学生甚至只提问某一学生。另外,如果让“差生”体会到答题的成就感,他们以后对物理课的兴趣将会一直维持下去,上课态度认真了,理解力增强了,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七、结语

总之,提问能揭示矛盾冲突,诱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获取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明是非、辨正误、解疑难。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必须处理好点与面、难与易、直与曲、多与少、正与反、时与度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初中作文教育教学论文 第2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利用物理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并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才能更加深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思维的发展。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的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创新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具有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二、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进行知识传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如下问题: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马路上拉车,哪个路上用的力比较大?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到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负责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努力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在教学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时充满动力,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激励,使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主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究。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的智慧,还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时,教师要和他们互相交流对知识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初中作文教育教学论文 第3篇

一、对教学现状的分析

对于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学习目标不确定性。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作业完成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整体数学成绩落后等。其次,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至深,也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的精神,在教学时,仍然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着重讲授一些考试中的重点,把大量的教学内容一股脑的都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在短期内被动的消化,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还有可能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者就是学生的依赖性很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数学整体成绩不够理想,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他们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对于教师和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上课时,也不能够专心的听课,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来的问题始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和自己没有关系,不肯主动的去开动脑筋去想,对于一些作业或者是练习等也不愿去做。在课后,也不及时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以此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此外,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马虎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对策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灵活的运用各类教材。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将教材上的例题给学生们讲解完了就没事儿了,教师还要创造性的使用各类教材和辅导材料,对于这些教材也不能拿来就用,需要对材料适当的进行加工,结合实际生活,再融入自己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容又丰富的课堂教案来,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授之以渔”,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的科学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其次,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他们生活的相关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探究“图形的旋转”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中和旋转定义有关的各种现象和例子,比如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钟表指针的转动等等,这样也能使得学生初步认识到了旋转,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是在生活中存在的,激发他们对学习本节知识点的热情,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三、总结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在实操中及时的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再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时的总结经验,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坚持不懈的努力,寻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改之,使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更加的生动多彩,让“有效”之效成为一种长效。

初中作文教育教学论文 第4篇

总之,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当前应试作文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他们在独立自主、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摘要】

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们写作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写作技巧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学生们的作文出现了很多的模板,由于学生们不合理的套用,导致语文作文出现了“空”“假”“大”等缺陷。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畏难情绪严重,缺乏作文兴趣

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摒除作文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们语文作文兴趣。为什么语文作文会成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呢?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作文的综合性强,考察的是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应该包括字、词、句、段等等众多的语文基础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写作功底普遍不好,学生们渐渐就丧失了语文作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2.作文评讲失误,忽视重点

学生们从小学到初中,写过的文章可能不下百篇了。可是,发现学生们的文字功底进步甚慢,这与教师的作文评讲效果息息相关。在传统的语文作文评讲中,教师只是一味注重对文章写作的引导和批改,没有教授学生们写作技巧。教师只是强调学生们能够写出文章,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学生们写出的文章教师却很少过问,重视对作文的批改,而忽视对作文的评讲。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情感和心血的付出,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建议。所以,只是对作文进行批改还是远远不够的。

3.作文教学手段落后,脱离本质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针对性、个性的作文讲解,缺乏写作体系教学。随着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所占比例的提高,教师也是注意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增加作文教学的时长。但是,教师的语文作文教学更多是停留在作文表面,强调对作文的形式教学。教师缺乏对作文的深入分析,学生们也就难以获得想要的写作手法训练。每当语文考试后,教师总是会针对每篇作文进行评讲,但是,缺乏体系性的作文教学时难以取得显著效果的。

二、有效作文教学的途径

1.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理论结合实际,采用实例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材中,不乏作文理论教学。但是,这些理论都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共鸣,导致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实际教学经验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文实例教学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语文作品评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语文作文理论与作文实例相结合,提高语文作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课堂上,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融入其中,实现综合性的语文教学。针对学生们写出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将其选作教学案例,在作文课堂上进行点评。同时,可以选取作文反例,将学生们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和优缺点。但是,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们的自尊和隐私,不可一味的鼓励或批评,做到褒贬有度、适可而止。在作文点评上,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策略,实现高度针对性的语文作文点评,帮助学生们共同进步。

3.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原创作品

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树立对应的模板。看到作文题目后,学生们需要及时敲定文章类型,记叙文、议论文是首选,至于散文之类的文章,是教师明令禁止学生们写的。如此一来,在阅卷教师眼中,学生作文就只有文章类型之分。加上教师选定的议论文格式、记叙文格式,初中作文就变得无比单调。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创新。 “想别人之不敢想,为别人之不敢为”,只有这样,学生们作文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扎实语文功底之上的。此外,学生们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也是优秀文章素材的来源。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只有学生们获得最真实地感悟,才会写出见彩的文章,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养成。

总之,对于学生们的作文素养教育不是一两天的功夫,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和默默付出。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们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会教导处高素质的学生,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初中作文教育教学论文 第5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教材、粉笔和黑板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致使学生感到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就是把现代教学思想、日常教学活动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统一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技术集数字、图形、视频、声音和教学背景于一体,通过教师的综合处理,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便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尤其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更受到教师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检验教学成果的作用。在应试教育下,教学以教师的讲解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感到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虽然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教学效果不佳,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教学,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基础知识和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学习一次函数y=kx+b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随着k值的变化,图像的变化情况。在传统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看到图像的变化,教师就要在黑板上画多个图形,这样不但作图难度大,而且还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能交互操作的图片,这样通过改变k值让学生直观动态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k值的改变对图像的影响。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便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大量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致使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而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声音、动画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本知识得到了延伸和扩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在课前先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创意的图形,在讲解新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这样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几何图形,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更加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缺乏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有的教师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胜任教学,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研究新的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2.没有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真正意义。

有的教师虽然表面上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却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优势,只是把要讲解的内容简单地表现在屏幕上,跟传统的板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学生不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优势。

3.多媒体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作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全面、具体地展示教学内容,大大节省了讲课时间,因此有些教师便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同时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反而影响了数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由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并且新课改也在提倡对多媒体的应用,因此许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制作和应用课件上,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演示课件,忽略了日常的备课,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致使学生在尝试了多媒体教学的新鲜之后便不再有更多的兴趣,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运用多媒体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如果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依赖性则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又要消除不合理应用产生的弊端,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