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名言 正文内容

三字哲理名言(合集128句)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2-29 16:44:34

三字哲理名言 合集87句

1.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3.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4.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5. “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着,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

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8.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9.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10.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豁达者长寿。

11.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2.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宋 · 岳飞《满江红·写怀》

13.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14.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15.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16.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17. 《三字经》一共有574句,1145字,共分为六个部分。

18.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5]

19.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0.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21.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2. 作者:刘禹锡

23.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24.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25.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26. 贵人多忘事——《唐摭言·卷二·恚恨》

27.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28.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9. 患难见知交—— 王晫

30.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31.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32. 无风不起浪——《高玉宝》

3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34. 三字经有574句

35. 知耻近乎勇——孔丘

36. 作者简介

37.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8.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9.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40.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41. 三思而后行

42.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43.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4.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45.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46.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宋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47.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8.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唐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9.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5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51.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52.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53.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5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55.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56.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57.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58.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59.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60.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6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2.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63.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5.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66.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6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8. 善始者善终——《战国策·燕策二》

69.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70. 人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71.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72.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73.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4.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75.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76. 民以食为天——《汉书·郦生陆贾列传》

77.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78.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79.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80.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81.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82. 三思而后行——《论语》

83. 《三字经》一共有574句话,其中太平天国教育儿童的韵文采用了《三字经》的形式,共352句。

84.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85.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86.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87.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三字哲理名言 合集41句

1.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2. 无官一身轻——《贺子由生第四孙》

3.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 三字经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了父母孝道、友谊、修身养性、读书学习、做人处世等等。每一句话都是一种道理和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同时,学习三字经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您好,孔子的三字经共有115句。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教材,由南宋朱熹所注,原著是唐代王懿荣所作。它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从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观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字经的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人生哲理、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语言简洁明了,易记易懂,因此广受欢迎并流传至今。

6.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7. 不劳则无获——^v^

8.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9.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0.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11.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1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13. 万事开头难——《易经》

14.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 杜甫《春望》

1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8. 三字经清末民初

19.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20. 民无信不立——孔子

21.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22.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23. 除了三字经之外,中国古代还有很多经典读物,如《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等,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5.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26.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27.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2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9.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30.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32.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33. 《三字经》有574句,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全文长达1722字,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以三字一句,二句押韵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34.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35.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6.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37.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38. 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绪.

39.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40.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41.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