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三人的寓言故事(共12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1-02 12:55:00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1篇

三兄弟正在兴致勃勃地规划未来,一场特大的地震将三人推进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地底下没有白天,只有黑夜。看不见日出日落,也不知坚持了多久,只感觉不断传来余震的摇晃,却不见获救的希望。

三人奄奄一息,生还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老大提醒道:咱们一定要振作起来,记住“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啊!

老二老三连声称是,苦苦坚持。

可是最难熬、最痛苦、最难做到的恰恰是这“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啊!

终于老大坚持不住了,惭愧地说:“十分抱歉,大哥不行了,只好先走一步了,你们还年轻,今后日子还长着呢,你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不行!”老二和老三同时吼叫起来,“你不能口是心非,咱三兄弟一同坚持!”

老大无奈,用脑袋撞墙,使自己清醒起来。坚持,苦苦坚持!可是饥饿和干渴折磨得他死去活来,真是生不如死啊!突然,老大全身抽搐了一下,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老大刚刚离开,一束阳光照射进来了,老二和老三得到了救助。

老大的幽灵刚刚离开躯体,后悔没有“再坚持一下”。但老二和老三总算幸存下来了,这是最大的安慰啊!

过了几天,老二在白衣天使的'精心护理下,很快康复出院了。

老三一出院便急不可待去寻找二哥,找遍了所有救助站,均不见二哥的踪影。

不经意间,他竟然在死亡名单中看到了二哥的名字。

二哥不是已经获救了吗?怎么会……

一个知情的护士告诉他:“你二哥躺上担架之时松了一口气,以为终于生还了,忘记这最后一刻的坚持。虽然一路上救援人员不断提醒他,不断鼓励他,但他还是死在半路上了……

老三唏嘘不已:“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多么艰难啊!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2篇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寓意:收获从劳动中来。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韩非子·五蠹》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3篇

一天傍晚,西双版纳密林里的一头老象,被毒蛇咬伤了脚。老象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大磨,老二叫二拖,老三叫三糊。当下老象把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头来,吩咐道:“你们快给我出去找点急救药来,要不然我的命就完啦。”

老象家做事有个祖传的规矩: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先开个家庭会议讨论讨论,这一回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弟兄三个开了个紧急碰头会。

会议由大磨主持。他慢条斯理地说了一通开这个会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一个建议:名贵的药物一般都生长在向阳的地方,大家一定要到南坡去找。大磨一口气讲了一个多钟头。

二拖一边伸长耳朵听,一边用手指敲着桌子,听着听着,他打起瞌睡来了。直到大磨讲完,拍拍他的肩膀要他发表意见时,才清醒过来。他首先表示不同意到山南坡去找蛇药,并列举了许多事实,说明名贵的药物不一定都长在向阳的地方。然后他也提出一个建议:三个人要分头寻找,谁找到了就立即送回来,抢救爸爸的性命要紧,不能再磨蹭了。

这时候,会议已开过三个小时了,三糊还没有发言。大磨对他说:“我们都讲了,现在就等你开口了。”二拖对他说:“你的讲话很重要,你讲了我们就好作决议了。’’曼糊眨巴着一双糊涂眼睛,半晌才说:“两位兄长的高见,我认为都有道理。第一,你们的年纪都比我大;第二,你们的经验都比我丰富;第三,你们的.头脑都比我清楚;第四,……”末了他也提出两点建议:一、要带支火把照明;二、要带根棍子自卫。要是找蛇药的被毒蛇咬了,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三糊在这些地方可一点也不含糊。

紧急会议从傍晚开到半夜,又从半夜继续到黎明,足足开了一半个小时,最后总算统一了认识,作出了三条决议:一、到山的南坡去找药,二、三个人分头出发;三、携带必需的自卫武器。正当兄弟三个站起来伸伸懒腰,准备按决议行事,忽然从里屋传来老象“哎唷”一声惨叫,三兄弟大吃一惊,急忙赶到房里一看,老象已经断气了。

三兄弟一个个痛哭流涕。大磨难过地说:“早知道蛇毒那么厉害,不开这个会就好了。二拖赶忙劝慰他道:“不,不,不,要是不开这个会,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怕连个决议也做不出来呢!”三糊听了点点头说:“两位哥哥说得都在理。下一回要是大哥也被毒蛇咬伤了,我和二哥再开碰头会讨论时,争取提早半小时结束,是了。”——选自《上海文学》l980年第7期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4篇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 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 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 断是非。”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 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5篇

有那么三个人,共同去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他们可也正像你说的呢:各人有各人的作风。

那第一个人,喜欢爬一步回头看一步。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相当看重自己的成绩,所以他随时都想知道自己究竟已经爬到什么地方啦。这样,他爬了一段,觉得的确已经很高了,心里想道:“大概离山顶也差不多了罢。”就仰起头来向上看看,可是山顶简直看都还看不见呢。这个人忽然觉得很无聊,好像自己是在做些毫无意思的事情。他说:“我爬了这半天,还是在山脚,那么我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山顶呀?既然如此,我又爬它干么!不如及早回头罢。”所以他就回头下山了。

那第二个人,可是一口气就爬到了半山;这真是不容易的,不但别人羡慕他,就是他自己也有点惊讶自己会爬得这样快。所以他就坐了下来,向下半山看看,也向上半山看看,心里着实有些满意。他说:“乖乖,老子一下子就爬到了半山!总还算得不错罢。然而老子已经爬得这样多了,也够辛苦的;说到功绩,老子自估了一下,也不能算少。那么,这以后的一半山,老子就是要你们用小轿子来抬,也不算过份罢。这点资格,老子是应该有的。”这话并非开玩笑,他是真的这样想,并且这样做了,所以他老坐着休息,等人家用小轿子去抬了他上山顶。可惜的,似乎并未有人去抬他;假如他自己没有上山去或下山来,也许他今天都还坐在那儿等呢。

只有那第三个人,似乎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大概因为他是平常人罢,他觉得爬山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然而也并不太艰难,而以为别人能够爬,他也就能够爬,所以不必把自己看得一无用处,也不必忽然又把自己看得如何如何地了不起。这样,我们看见,他只是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也就一步一步地接近那山顶;而最后,他可真的爬上了山顶了。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6篇

小女孩因为太矮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外,虽然她的歌唱不错。小女孩一个人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 泪,她还在想: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参加呢?难道我唱的真的很难听吗? 小女孩不有自主地唱了起来,唱起歌来她就忘记了一切。“唱的真好!”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说 道,“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老人说完就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来的时候,老人依旧在那里,满脸慈祥地微笑着看着她。于是小女孩唱了起来, 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很陶醉的样子。 最后,老人大声喝彩:“太棒了!谢谢你,小姑娘。”说完仍独自走了。 这样过了许多年,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同时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歌手。当她特意再 去找老人的时候,老人已不在人世了。 她也知道了,老人根本就听不到她的歌声,因为他是个聋子,聋了。

老人劝架

有一次,在某市一条车水马龙的大马路边上,围了一大群人。 原来是一对年轻夫妻在吵架。男的三十来岁,戴副眼镜,看模样像是一位高校教师;女的面容憔 悴,哭得十分伤心,吵着要撞汽车寻死。 那男的大声责骂妻子“没知识,跑到大马路当众出丑”,粗话连串,越骂越凶;妻子则越哭越响,旁人在一旁劝也无济于事。 这时有位老人镇定自若地上前拍拍那男的`肩膀说:“你戴了副眼镜,像个教授。你有知识,就 不要闷在肚子里,要拿出来用——”老人把“用”字字音拖长,讲得很响亮,那男的听了一楞,倒不骂了,定神听老人说话。 老人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你应该用你的知识来说服你的妻子!如果你只会跺脚,只会骂, 不也变得很平常,没知识了吗?还是找个地方,冷静下来,好好劝劝她吧!” 那男的听完这一番话,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刚才粗野的劲头消失了。 老人又去劝那女的:“有话好说么!找组织,找亲友,都好讲么!心里有什么委屈都讲出来,不 要闷头哭!汽车不能撞,大卡车可是个大力士,你瘦瘦一个人怎么撞得过它呢?”众人不禁哄然大笑 起来。那女的被大家笑得不好意思,倒也不哭了。 这番劝架的话确实立见功效,那对夫妻平息了战争,慢慢地走到公共汽车站,上车走了。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7篇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日子过得很舒服。不久,来了个大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水喝光了。小和尚说:“你把水喝光了,快去挑水回来。”大和尚说:“我一个人不挑,要喝水的话就两个人一起去抬!”于是,两个人就每天抬一桶水回来,这样总算有水喝。后来来了个胖和尚,他一来就把水都喝光了,又不肯去挑。三个和尚商量了半天,找不到好办法,就都不挑水了。小朋友们不要向三个和尚学习,一定要有责任感,共同出力。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8篇

石磨老是埋怨自己的生活:“啊,真是忙得我透不过气来了,每天不停地转了又转,没有给我一个休息的机会。这样的生活,又乏味,又单调,真会压死人的,我再也不愿过下去了。”

推磨的驴听见,走过来说:“石磨老兄,你不过替人们做了。一点点工作,就这样叫苦叫忙了,好意思吗?来,开始工作吧!”

石磨说:“什么?你这个折磨鬼,又来逼我工作吗?我连休息还没有休息呢!”

驴说:“有什么办法呢?你是不是推不动的呀?”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9篇

某地一户农家有三兄弟,均已成家立业。老大、老二依然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唯有老三两年前就开始大发了。现在他已创办了10多家乳猪生产基地和100多家烤乳猪连锁店,他成了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老大和老二很不服气,一同去责问上帝:“上帝啊,你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只把机遇给了老三?如果能分一半给我们俩,我们也不至于这样窝囊了。”

上帝说:“我曾经给了你们同样的机遇,可是你们没有抓住啊!”

“什么时候?”老大和老二急切地问。

“还记得大前年有一头公野猪跑到你们家吗?”上帝提醒道。

“有啊,”老大记起来了,“这头公野猪好厉害,把我家的猪圈都拱翻了,想欺负我家小母猪,哼,臭美!我一锄头敲过去,把它赶跑了。”

“唉,你真傻!”上帝说,“后来,这头公野猪又跑到老二家去了,是吗?”上帝问老二。

“是啊,”老二说,“它把我家的猪圈也拱翻了,我闻声赶过去,可惜迟了一步,这家伙和我家小母猪已经干完了好事。”

“那么,后来呢?”上帝明知故问。

“后来还算好,小母猪生了一窝小种,不像家猪,也不像野猪,我把它们宰了,分给乡亲们吃,大家都说这小种味道特别鲜美。”

“ 唉,可惜啊,可惜!”上帝连连摇头,“其实,这头公野猪就是我给你们的'机遇啊!”

“公野猪有什么机遇啊?”兄弟俩惊异地问。

“同样是这头公野猪,后来跑到了老三家,”上帝娓娓道来,“老三打开猪圈大门,像迎接乘龙快婿一样把它迎进去,小心翼翼地只怕惊动它们的好事……因此,老三家后来就有了第一窝杂交的小猪新品种,再经过几代的培育,便有了现在这种特有风味的烤乳猪,而且创立了名闻遐迩的新品牌,他还不失时机地成立了这许多基地和连锁店。……你们说,是因为我偏爱老三,还是我没给你们机遇啊?”

一番话,说得兄弟俩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临别时,上帝送给他们两句话:“机遇只青睐有所准备者, 优势只属于开拓创新者。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10篇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访。”麻雀的评论

麻雀叽叽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它历来如此。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

“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

“冒出来?叽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

“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

“喳喳,叽!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

它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屋檐边的时候,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

“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哎,没想到……”

“叽,喳喳,叽叽叽!”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傻小子,慢慢地走着玩好了,喳喳,想飞上蓝天,幸亏没有把屁股摔成两半儿,快死了这条心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见到了什么?——一根新竹挺立着指向天空;一只灰鸽在白云间翻飞;还有,在蜂巢边摆着一缸才取出的蜂蜜,那只小蜜蜂飞在缸边甜甜地笑呢!

“叽喳喳,这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11篇

楚国人卡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拿来献给厉王。厉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说:'这是块石头呀!'厉王认为卡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卡和又拿了那块璞玉来献给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又说:'这是块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卡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卡和便抱着那块璞玉到楚山脚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直到流出血来。文王听说了,便差人去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独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卡和说,我并不是为砍断了脚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骗子,这是我所最伤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块璞玉,发现是一块真正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韩非《韩非子》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好人当成骗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毙,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毙,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三人的寓言故事 第12篇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

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了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顺便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父亲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