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关于武当山的故事(精选4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1-08 14:21:54

关于武当山的故事 第1篇

那时候文爷只有二十来岁。二十来岁的文爷剃头的手艺已是炉火纯青,在阳镇一带可谓家喻户晓。

一天晚饭后,文爷正坐在院中乘凉,街上一阵*吠过后,院门被推开,进来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人。来人背了一个蓝*的褡裢,月*暗淡,看不清面目,不过来人倒也有礼,轻声问道:“可是剃头的阿文吗?”

文爷起身:“正是。”

来人说:“想请您给我剃一下头,不知还开张吗?”

文爷说:“先生远道而来,屋里请吧。”

文爷点上一支蜡烛,摆好摊子,温上热水,让来人坐定。围上围布,二人并不搭话,文爷开始剃头。将客人的头剃得板寸长短,又在脸上刷上皂沫,蹭一下那把一尺多长的*子,轻轻地刮起来……直到将客人的脸刮得铁青,又修一下鼻毛,然后是头部按摩,背部敲打,直敲得来人骨酥筋软,昏昏欲睡,文爷才说一声:“好了。”

来人睁眼,笑道:“好手艺,几个铜板?”

文爷说:“五块大洋。”

来人脸*急变:“讹人,是不是?你可知道我是干啥的?”

文爷并不搭话,只是面带微笑,拿着剪子,自上而下,剪下巴上的胡子。

来人说:“既知道我是剪径之人,你就不怕我现在就把你做了?”

文爷还不搭话,拿起刮胡子的*子,又轻轻地刮起了下巴。

看着那把寒气闪闪、一尺多长的*子,来人不禁颈部一凉。刚才自己闭眼睛的时候,文爷取己*命,易如反掌。不过来人又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手下几十名弟兄也不会放过你啊。”

文爷这才呵呵一笑,自剃头挑子底下抽出一张纸来,是一张通缉令,通缉土匪头子刘七,赏银500大洋。文爷说:“五块大洋不多吧?”

那人看着自己的画像哈哈大笑。文爷又说:“我还知道你褡裢里尚有500大洋。听到*咬,我知道你取了奸商王万的赎金。”

刘七又笑。

文爷说:“我知道你艺高人胆大,亲自来取赎金。也敬慕七爷是条汉子,才不怕担通匪的罪名。”

刘七自褡裢中抓出一把大洋扔到桌上,说:“好!不卑不亢,是条汉子,跟着七爷做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如何?”

文爷分出五块大洋,剩下的又推到刘七面前:“人各有志,在下只作小本买卖,好汉还当不了。”

刘七起身:“好,后会有期。你这个朋友七爷交定了。告辞!”说完钻进暮*里。

自此以后,刘七和文爷成了朋友,经常领着弟兄们深夜来喝酒剃头。

忽一日,传来噩耗,刘七被鬼子打成了筛子。

是夜,文爷正在家焚香痛哭,来了刘七的两个弟兄,说:“七爷临死留下遗言,请文爷做山寨老大,还望不弃。”

文爷推辞,二人跪下相求。文爷说:“挑上我的剃头挑子,咱走!”

自此以后,山寨换了老大,日日扒铁路,扰据点,抢鬼子的粮食,弄得鬼子寝食不安。

人口也壮大到几百人。鬼子几次进山围剿,皆因八百里大山,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于是贴出告示,悬洋八百,求文爷人头。

维持会会长陈老高是个铁杆_,整日里狐假虎威,做尽了坏事。他找到古城鬼子驻*小队长山田说:“那阿文是我外甥,自小父母双亡,是我拉扯大的。我愿上山做说客,不费太君一*一*,拉他来降,只要能给他碗饭吃就行。”

第二天,陈老高大摇大摆地向山上走去。到得山门,大喊一声:“通报你们家大当家的,就说他亲舅来了。”卫兵喝令他站住,进去通报。过了一会儿,两个卫兵走过来,把陈老高五花大绑,蒙上遮眼布,向山上走去。直气得陈老高破口大骂,结果过来个卫兵,往他嘴里塞了块脏布。

不知走了多久,陈老高听得文爷一声:“亲舅啊……”就跪倒在他面前,双手给他解开绳索,扯去遮眼布,拿去塞嘴布,跪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好几年了也没去看舅,是怕连累你啊……”爷俩抱头痛哭。

命令摆下酒宴,珍贵的山禽,上好的云门春,与陈老高畅怀痛饮。陈老高几次提出鬼子的意思,文爷总是打断:“不提这个,娘舅待我如亲爹,我却不能报答,心里有愧啊……”忍不住又哭。

山上弟兄们也来敬酒,吵吵嚷嚷,不觉日西。文爷说:“山上不安全,舅舅先请回吧,改日再叙。”陈老高张了几次嘴都被打断,心想来日方长,改日再来招安吧。

文爷一行送至山口,说了句:“舅舅慢走。”就停住了,只剩下个喝多了酒的陈老高晃晃悠悠往前走。

夕阳如血,山风凛冽。

待陈老高走出一百来步,文爷从卫兵手里拿过******,“叭叭”两*,陈老高就倒在了血泊里……

弟兄们带着惊疑的目光望着文爷,文爷吹了吹*口,两颗眼泪潸然而下,说:“我伺候的是舅舅,打的是_。麻烦弟兄们买口上好的棺材,厚葬了吧。”

关于武当山的故事 第2篇

武当山民间故事:王羲之题字

武当山的“玄武殿”,巍峨雄壮,金壁辉煌。曾有很多写字的名家,给它题了匾额,往上一挂,都暗然失*,显得很丑,配不上它。最后,只好请王羲之来写了。

王羲之来到武当山,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仔细看了看玄武殿,又认真琢磨过它周围的山势、河流、风物,心里有了总谱,便明白这匾额该怎么写了。他让人去支起案子,准备好笔墨,可是并不去题字,只是终日游山玩水,看花赏月,似把这事全忘到脑后去了。一天,他象是突然得了宝贝,眉开眼笑,兴冲冲进了大殿,挥笔就写,“刷刷刷!”如疾风,象闪电,顿时引来了白鹤飞舞,凤凰鸣啼。远远近近的人们都围拢来,屏着气,看王羲之运笔写字。

有一位过往神仙停住云头,看啊看,出了神,忘了形,不觉叫出声来:“好啊!”

这时候,王羲之的三个大字快写完了,只差“殿”字最后的一笔。听到神仙叫好,三个大字便飞了起来,绕着大殿转了三圈,冲出去,到了门额上边,端端正正地停住,嵌在了那里。

人们都跟出来细看,见这三个大字龙飞凤舞,神游意动,使大殿如锦上添花,更加壮观。只是“殿”字缺了一笔,既难把匾拿下来重写,又不好上去补上一笔,实在是个大缺陷。大家都替王羲之担心:名扬天下的写字圣手,这不是要砸锅吗?

王羲之不慌不忙,拿起笔,蘸饱墨,凝神运力,朝空中写了一笔,所过之处,立刻就显现出了一捺,它墨*淋漓,骨劲肉腴,好象一把利*,似有万钧之力。突然,它象箭离弦,马脱缰,飞向高空的匾额,恰好把“殿”字缺的最后一笔补上。因为这是神来之笔,老远老远,还没看清楚大殿,就能先看到它。

这件事传进皇帝的耳朵,便亲自率领几个近臣来到武当山。皇帝既是想开眼界,也是想附庸风雅,显示一下自己的手笔。他心里说:“王羲之只给一座大殿题匾额,我要给整个武当山题名,非压倒他不可,于是便写了“天下名山”四个大字。不料想竟把“名”字,写成了“各”字,出了大丑。

近臣们看在眼里,明知有错,却不说破,只是一个劲地捧场叫好。

皇帝得意洋洋,很想听到王羲之的赞扬,就问他写得怎样?王羲之直言戳破了他:“只听说过天下名山,还没听说过天下各山。”皇帝很不高兴,又不好说什么,便无理找理说:“你写匾额,当初竟掉了一笔;我这只是多写了半画,小意思,算不得什么。”

王羲之见皇帝鸭子死了嘴巴硬,禁不住哈哈大笑,说:“我掉了一笔,又添上了;你多的半画,可能去掉吗?”

皇帝哪能受得住这样的轻视和嘲弄,他恼羞成怒,叫立刻把王羲之推出去斩首。武士们把王羲之推到玄武殿前,恶**地举起*来。

这时候,匾额上的三个大字忽然放出金光,只听“唰”地一声,“殿”字的最后一笔冲下来,变成了一把大扫帚,把皇帝和大臣们,一下子扫下山去了。

武当山民间故事:宝珠峰

紫霄宫前的山势十分奇特,那立着的两座山峰,一大一小,好似悬挂的两颗宝珠,光闪闪,亮晶晶,非常美妙。两边绵延的两座山峰更似卧着的龙身龙体,两条龙腾云驾雾,就象“二龙戏珠”。

要讲宝珠峰的来历,还得从禹王治水说起。

传说在远古时候,天下是一片茫茫大海。女娲创造人类以后,人们连巴掌大一块地盘也没有,哪有地方种庄稼做菜园啊,那日子真够苦了。

禹王为民造福,把水统统赶下大海,这才出现了如今的陆地。禹王凯旋回宫,路过武当山展旗峰,渴得嘴里吐火,嗓眼冒*,想找点水喝。可他已把水都赶下大海了,到处地枯石焦,哪里有水解渴啊。于是他抡起宝镢,“吭”的一声响,挖出个通海大池,霎时涌出一池晶莹莹的甜水。禹王饮罢,令青龙、黄龙住到这里耕云播雨,确保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人们缅怀禹王,就把那个池子叫“禹迹池”。

青龙本领大,不怕苦,能耕几千里云。

黄龙神通广,不怕累,能播几千里雨。

青龙、黄龙天天耕云播雨,天下常常五谷丰登,都说青龙、黄龙好。

人们越说青龙、黄龙好,青龙、黄龙劲头越高,勤勤恳恳耕云播雨,天天累得满头大汗。忙罢,就钻进禹迹池里洗澡,把水洗浑了又澄清,澄清了又洗浑。就这样,过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年,青龙、黄龙的汗水,在禹迹池结成一块光洁的大磐石。

这一天,那磐石忽然乱蹦乱跳起来,蹦啊蹦,跳啊跳,“轰”的一声惊天动地,变成了一颗明光闪亮的大宝珠,在地上滚了三圈,一下飞到青龙手里。青龙一看好似得了宝贝儿子,一把抱住,乐得尾巴直摆。哪知宝珠蹦了三下,又一蹦飞到黄龙手里,黄龙一看象得了千金女儿,也一把搂住宝珠,差点儿喜豁嘴。

哪知宝珠又跳了三下,一下飞到青龙和黄龙中间,一会儿在地下滚,一会儿又飞上天去晃。青龙扑上去抢,黄龙也追上去抢,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地,争去夺来,差一点争翻了脸。

这时宝珠说话了:“不要争,不要闹,快去睡觉,今晚生个小宝宝,一人一个好不好?”青龙和黄龙拍着手,点点头,睡觉去了。第二天早起一看,大宝珠果真生了个小宝宝,比大宝珠更漂亮哩。

青龙拿起大宝珠一挥,只见一道金光飞出去,化作千里风云。黄龙举起小宝珠一晃,只见一道银光飞出去,变成几千里雨。

从此,青龙、黄龙再也不耕云播雨了,哪里需要雨水,只要把宝珠一晃,哪里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过了很久很久,宝珠越长越大,越长越好看,长成两座秀丽的小山,一座大,一座小。人们就把大宝珠叫“大宝珠峰”,把小宝珠叫“小宝珠峰”。

武当山民间故事:宝金蛙

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前有一条石板铺盖的神道,朝山的人在神道的一块石板一跺脚,石板下面就“哇”的一声叫,跺几下叫几声,人们都说神道下面藏着一只宝金蛙,可是谁也找不到宝金蛙在哪里。

提起宝金蛙,有这么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这个宝金蛙放在紫霄宫神桌上,它眼睛一眨就降福,尾巴一摇就屙金蛋蛋,真是一只宝金蛙啊!

有个贪婪无度的县官,吸尽民脂民膏,家有万贯产业,可他仍不满足。那天,县官闲暇,到紫霄宫玩耍。老百姓象见到瘟神,都跑光了。县官一看四周无人,便顺手牵羊偷回宝金蛙。他怕宝金蛙跑掉,用铁线把尾巴紧紧缠了*道,关进箱子里。他乐滋滋自语道:“哈哈,有了这个宝金蛙,我就是人间的财神爷了。”

宝金蛙在箱子里黑天黑地,闷得喘不过气来,见箱缝透进一丝光亮,便循着亮光爬啊爬,前腿越爬越短,后腿越蹬越长。好不容易才爬到箱口,瞅啊瞅,连眼珠都快瞪掉啦,也逃不出来。宝金蛙又气又伤心,张大嘴巴一个劲地哭叫,嘴巴越哭越大。从此后,宝金蛙的后代就前腿短,后腿长,嘴巴大,眼球突出,没了尾巴啦。

县官被宝金蛙叫得坐不安、睡不宁,便打开箱子看究竟。哪知道他把箱子一开,宝金蛙拚命一蹦,挣断了尾巴,化为一道金光飞向紫霄宫,只留下一根金尾巴。县官生怕金尾巴又跑掉,忙用红绸裹了当宝贝藏起来了。

县官贼心不死,一心发大财,非要把宝金蛙弄到手不可,他带领人马,假装到紫霄宫敬香拜神,探听宝金蛙的下落。他叫老道把宝金蛙拿出来观赏观赏。老道说:“宝金蛙叫贼人偷走了。”县官拉长脸喝道:“你瞒天过海,谁敢偷仙宫之宝,定是你有意刁难,藏起来了。给我重打五十棍!”衙役们应声而上,正要举棍打老道,忽听宝金蛙叫起来:“哇,哇,哇!”

县官一听,宝金蛙在神道石板下叫唤,他急忙令衙役撬开石板,捉住宝金哇。衙役们撬开石板,连宝金蛙的影子也没有看到。把石板盖上,宝金蛙又“哇哇”地叫开了。

就这样挖了盖,盖了又挖,衙役们累得汗流浃背喘粗气,县官心里急得冒狼*,就是找不到宝金蛙在哪里。

正在这时,一个衙役慌忙跑来禀报:“县太爷,大事不好!”县官不耐烦地说:“什么了不起的事,大惊小怪的。”衙役说:“你偷的那宝金蛙尾巴,突然变成一团火,把你家烧了个净光。”

县官大吃一惊,他有苦难言,只是一个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哭叫:“可惜我的万贯家产啦,我的万贯家产实在可惜啊。”他一边叫,一边跺脚,只听得宝金蛙在石板下“哇哇”叫,好象在嘲笑县官一样。

从此以后,宝金蛙一直藏在神道石板底下,你一跺脚,它就“哇”地叫,可谁也找不到它在哪里……

关于武当山的故事 第3篇

让我们乘坐时光的旅行记,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追随着受天下人敬仰的苏武,见*他所创下的奇迹。

苏武受汉武帝之命,归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借此表达汉朝想要谈和的旨意。宿雾与他的母亲和妻儿告别,满腔热血的踏上了征途。他们穿过一望无际的平原;渡过波涛汹涌的河流‘翻越此起彼伏的山林,到达了北方的严寒之地——匈奴的国度。不幸的是,苏武千里迢迢来匈奴谈和,却因为匈奴内部发生叛乱,而被无辜牵连。苏武不仅无法履行自己的使命,还不能回归自己的祖国。

三更时分,万籁俱静,苏武站在窗前,淋浴着皎洁的月光,悲痛欲绝。远在匈奴的他离汉朝有千里之远,在匈奴的他无依无靠。他想:若是我被匈奴灌下了迷—*,说出了我大汉朝的机密,那可如何是好?我没有完成我的使命,又有什么颜面回汉朝?苏武越想越觉得自己有愧于信任自己的汉武帝。苏武拔出了自己的佩*,锋利的*刃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出凛冽的光芒,苏武想:母亲,孩儿不孝,让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只有死人才能真正的守口如瓶,才不会说出我大汉朝的任何秘密。苏武将*尖对准自己,猛的刺了下去。佩*本是为了防身而制,所以才磨得那么尖锐、那么锋利。苏武拔佩*自刎,是要舍生取义来换取国家的安全啊!

苍天有眼,苏武最终被胡巫所救,但等待他的确实单于的威逼利诱。但苏武誓死不从,对单于的威胁不管不顾,看见了单于送自己的黄金也无动于衷。单于气得面红耳赤,在*天雪地的日子里把苏武扔进了大窖,存心想让苏武饥渴致死。

苏武在*暗潮湿的大窖里无法视物,天空灰暗的乌云阻挡了阳光,截断了唯一的热源。人可以依靠体内脂肪撑过七天,但没有水,三天也撑不住,在大窖中,怎么可能会有水呢?苏武饥寒交迫,渴得喉咙吐不出半个字,身边的旄节一直被他抱在身边,无法给他温暖,却给了他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白*的雪花飘落到了大窖里,增添了寒冷的气息。苏武驱动因为寒冷而麻木的四肢,近乎是爬着来到窖口下方,那里有从地面上飘落下来的雪。苏武将寒气逼人的雪吞进口中,舌头和牙被冻得没有了知觉,雪水流进了干干的喉咙里,顺着咽喉进了空空如也的胃袋,雪水的寒气让苏武感到冷若*霜,但这却是唯一可以饮用的水资源。

数天后,单于确信苏武已死,他坚信没有人能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便派人来为苏武收尸。当单于得知苏武未死时。他吓得冷汗淋淋。单于认为苏武有神仙保佑,慌忙赶苏武去北海边。为了防止他归来,单于又给了苏武一群公羊,并说:“这些羊什么时候下小羊,你什么时候回汉朝。”

苏武在更加寒冷的北海边度过了十九年的时光,饿时,甚至只能去翻地鼠保存的草籽,就算想种植粮食,也没有种子,更没有可以开垦的土地。知道汉昭帝继位,与匈奴和亲,苏武才回归祖国。他所创下的奇迹被载入史册,在世人口中流传。

关于武当山的故事 第4篇

关门山

武当山老君堂对面,奇峰如玉笋参天,峻岭似龙腾虎跃。就在这奇峰峻岭中间,有一扇又高又大的石门。石门里装满金牛金马金虎,金碗金筷金碟子,宝珠宝瓶宝葫芦┄┄要啥有啥,万宝俱全。要想打开石门取宝,必须找到宝钥匙。我们的故事,就从宝钥匙说起。

传说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勤劳善良的老妈妈,养了两个儿子。老大叫牛娃,老二叫猫娃。

牛娃忠厚勤快又有孝心,拼上力气种庄稼;细心侍候老妈妈;省吃俭用,盖了一院亮飒飒的大瓦房,置了一块一踩一窝油的好地。日子越来越美,村里人人见了都眼馋,个个都夸牛娃好。

可猫娃好吃懒做,地里庄稼他不摸,家务事儿他不干,成天想上山去找宝钥匙,一心想打开大石门,独吞万宝享清福。

牛娃看弟弟成天想美事,不干活,就好心劝他。可好话说了几大堆,他都当作耳边风。

猫娃想得宝,越想心越迷,越想心越大,他听说山西有个盗宝大盗招徒弟,就偷出房产地契卖掉,去学盗宝术了。

从此,母亲和牛娃只好住在山洞里,苦度时光。

老妈妈气得光哭,哭啊哭,便哭瞎了眼。

好心的牛娃轻言慢语劝妈妈,说:“别伤心,别难过,我有一把力气两只手,一定要把家重新建起来,一定要把您的眼睛治好。”

牛娃天天打柴卖,养活瞎妈妈,他两脚忙的象织布梭子一样,汗水象雨水一样往下趟,脚板踩出一条长长的路,汗水把路洗得又光又亮。多少汗水换来一把钱,到处求医为妈妈治眼睛都没治好。

这天挨黑,牛娃正挑着沉沉的柴禾走在高山上,嘴里渴得直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心里还在想,怎么才能把妈妈的眼睛治好呢。他想啊想,跑啊跑,忽听黄莺鸟儿叫:“牛哥,牛哥,跟我走!快点,快点,莫停留!”

牛娃很奇怪,丢下柴担就跟黄莺跑。不觉来到一个小茅棚前,忽听里边传出“嗯─嗯─”声。他应声进门一看,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便上前问道:“老爷爷,你老人家是怎么啦?”

老大爷有气无力地说:“我得了重病,难活过今天夜里。”

牛娃说:“老大爷,你可别乱想,我这就去请医生。”说着,转身就走。

老大爷阻拦他说:“好孩子,任何人也治不好我的病,只有一种药能救我的命,可没人有那大的胆子去取。”

牛娃说:“我有胆子,为了救你的命,我去。”

老大爷说:“你要真心想救我,就到后山千丈悬崖上,把那棵发杈竹子取回来。”牛娃没说二话,转身跑去一看,果真有棵发杈竹子在悬崖绝壁上晃动。他抓住树枝青藤滑到悬崖中腰,定睛一看,只见那竹子旁,卧着两只大老虎,张着血盆大嘴,瞪着凶焰四射的眼睛。牛娃不觉全身一寒,可他想到要救老大爷,就又壮起了胆子,“唰”地一声拔出弯刀,一个鹞子翻身荡过去。说也奇怪,猛虎不见了,只有那发杈竹子闪射着金光。

牛娃扛着竹子刚攀上山头,忽见那老大爷从对面走来。他笑道:“哈哈哈,好孩子,你勤劳勇敢,为人忠厚,应得到幸福。”原来,他是武当山万宝仙翁,发杈竹子就是打开石门的宝钥匙。

仙翁拿过发杈竹子,引着牛娃走到石门前,把发杈竹子朝前一指,高大的石门“嚓”的一声闪开了。牛娃跟着仙翁进石门,走过美玉铺的路,穿越银子垒的桥,进入金子盖的宫殿,便见数不尽的宝贝堆成山。

仙翁说:“好孩子,你要多少,就拿多少,尽管拿吧。”

牛娃摇摇头,说:“这些宝贝不是我的,我不要。要是有药能治好我妈妈的眼睛,求老大爷给我一点吧。”

仙翁顺手拿过两个亮晶晶的黑珠子,递给他。说:“好孩子,你把这珠子拿回去,叫你妈妈安到眼睛上,眼睛就好起来了。”

牛娃接过宝珠子,拜谢了仙翁,跑出山洞,把黑珠子朝妈妈眼睛上一安,呀!老妈妈忽觉天地一亮,重见光明了。

老妈妈喜得不知说啥好,眨眨眼睛想:“山洞里又黑又潮,不好住,要是有几间房子住就好了。”正想着,只见一道金光闪,化作一座大厦。老妈妈眨眨眼睛想:“牛娃又累又饿,应该给他做顿好吃的。”只见又是一道金光闪,化作一桌香喷喷的酒肉。

母子俩坐下来,高兴地边吃边谈。老妈妈笑眯眯地看看儿子,又眨眨眼睛想:“牛娃大了,要是能娶个称心如意的媳妇,那该多好啊!”只见又是一道金光,面前站出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她羞答答甜丝丝地喊道:“婆母,儿媳给您请安哩。”老妈妈一看,喜得合不拢嘴。从此,她想要啥,只要把眼睛一眨,啥就来了,家里应有尽有,吃不完,用不尽,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再说猫娃学会盗宝术,回来盗宝了。

这天,猫娃背着一个大背篓,刚上山,就听黄莺鸟叫道:“要盗宝贝跟我走!钥匙挂在岩上头”!

猫娃忙跟着黄莺鸟跑到岩下一望,果然岩上挂着一根发杈的竹竿,取下竹竿朝石门一指,石门就开了。他跑进石门,把金碗金筷金碟子、金牛金马金老虎┄┄恨不得都装进背篓里。直压得他咧着牙巴骨。他一边走一边高兴地想:“哈哈,有了这一背篓宝贝,子孙万代就掉进福窝里去了┄┄”

哪知,他刚要出门,只见那石门“哗啦”一声响,关上了。

一道金光闪,管宝仙翁拦住去路,怒指猫娃骂道:“强盗,你朝哪里去!”

猫娃一看,吓得拔腿就跑。

仙翁把手一指,石门“哗啦”一声关死了,猫娃从此再也没有出来。以后,那山上的石门再也不能开了,人们就把那山叫“关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