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格言 正文内容

关于老师的故事50字左右(汇总3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3-11-09 13:30:05

关于老师的故事50字左右 第1篇

我的班主任老师

城区四小二三班 杜建熙

指导老师杜红彩

我平时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我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

我的班主任老师是杜老师,她个子高高的,皮肤白净,细长的眉毛下面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每当杜老师微笑的时候,那双圆圆的眼睛就会变得弯弯的,就像天上弯弯的月牙,好看极了。杜老师很温柔,对我们非常和蔼可亲。

杜老师上的课很生动,我们常常被逗得哈哈大笑。杜老师会教我们做手工,还经常给我们讲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们都很感谢她。

刚上二年级的,我写字很难看,杜老师就抓着我的手一笔一笔地教。如果还写不好,就再让我自己写一遍,哪里写的不好看,就抓着我的手写哪里,直到我自己写得好看为止,她又去教下一位同学。慢慢的我的字有了一些进步,这可全都归功于杜老师。

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杜老师。

秋天的枫叶

城区四小二三班 杜建熙

指导老师杜红彩

秋天的枫叶多么美丽,漫山遍野的枫叶,密密麻麻,就像一片片正在燃烧的红色火焰,非常美丽。

微风吹过,枫叶轻轻地飘落在我的手上,又被一阵微风吹走,不知又要到哪儿去游山玩水。我拾起一片枫叶,仔细地观察起来。枫叶的叶面上有着清晰的纹理,叶子边缘长着均匀的锯齿,几个大小不一的裂片展开着,像极了人们伸开五指的手掌。越是在深秋,枫叶就越是红艳,仿佛正向寒冷的冬天发出挑战,它们真是既顽强又可爱的战士啊!

我看着一片片火红火红的枫叶,不由得想起杜牧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

一件有趣的事情

城区四小二三班 杜建熙

指导老师杜红彩

要说有趣的事情那可太多了,让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星期天爸爸妈妈领着我去挖黄花苗。

那天天气晴朗,爸爸妈妈领我去郊外挖黄花苗。蓝蓝的天空上一朵白云像棉花飘浮在空中,美丽小鸟在枝头上欢快的歌唱,一阵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碧绿的草地上盛开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妈妈告诉我那就是黄花苗的花朵。

爸爸拿着锄头,妈妈拿着铲子,我拿着小竹篮。妈妈一边挖一边给我讲关于黄花苗的知识,黄花苗又名蒲公英,一年两季花期,成熟的种子像一个个毛茸茸的白球,微风吹过种子就乘风纷纷出发,可以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它的根晒干后可以泡茶喝,它的叶子可以包饺子,虽然苦,但是有下火的作用。

不知不觉一上午时间过去了,我和爸爸妈妈满载而归。虽然很累,但是我们收获了黄花苗,还增长了知识,真是趣味多多啊!

金色阳光,放飞梦想

打开它,你会被童真的力量感动;

阅读它,你将与孩子的尊严同行!

追逐阳光,飞阅古今。

关于老师的故事50字左右 第2篇

文|王小二

这是关于我的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故事。

如今,他退休了,偶然间又听了到一些消息,不胜唏嘘。

每一个选择,在时间的洗涤下,终会露出它的悲欢离合。

这个老师姓赵,以前住在一个山中小村里。

结婚很早,心气儿很高,妻子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村人,小学文化。

或许是受不了种地的劳苦,或许是心中不甘于隐没于山村,当有了两个孩子后,他选择了继续读书。

那一年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三岁。

努力且聪明,他考上了师范类的学校。

他上学去了,家里的一切都落在了自己的媳妇身上。

日子过的很紧巴。

本来两个人都忙活,日子都过的勉强,何况现在。

为了让自家男人在学校过得好一些,吃好穿好,增加收入成了这个农村妇女最迫切的愿望。

夏天夜晚,她把孩子锁在屋里,跑出去抓知了猴。

秋天,上山采摘野酸枣。

酸枣仁可入药,两个月也能有不错的收入。

只是,获得收入的背后伴随着的是满是伤痕的双手。

只是,大人和孩子由于吃太多的酸枣,肚子涨的难受。

她看着因为肚子胀的难受而哭泣的孩子,只能安慰:“等爸爸教书了,天天给你们买好吃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她日渐憔悴。

赵老师毕业了,进入了一个村子的小学教语文。

慢慢的日子好了起来,他们搬离了山村,搬进了一个离乡镇很近的村子里。

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再过了两年,他调到了我的小学里教书,教我们语文。

人很健谈,穿着很干净。

当时,我的很多老师并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

很多老师家里都有地,有时候种完地跑过来上课,鞋子和指甲缝中都还带着泥土。

此种情况下,他显得格外不同。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集体搬到了镇上的学校。

镇上的小学和初中都在一条马上路上,隔着一个操场。

那一年,我初二。

听家里人说,赵老师的媳妇闹到了学校里。

他和当时在第一个村子教书时一个女老师有些不清不楚。

那一夜,他的媳妇在他学校宿舍的门前哭闹,他在门后始终没有回应。

再后来,我去到了县里读高中,高考完后我认识了他的大女儿。

她比我大三岁,我起初的高考志愿想报名北师大的,她正好在这个学校读书,也是从我们高中考出去的。

这个师姐属于很执拗的一个人,就是那种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可是内心很强大。

综合自己对分数的估量,也参考了一些她给的资料,觉得有点悬,最后选择了山大。

等我大二的时候,才听说了一件让我很震惊的事情。

在她大二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

母亲因为长期的劳累,身体不好,三个孩子选择跟着母亲。

妹妹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弟弟高考完选择了军校。

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赵老师在她读大学期间只给她交了大一时候的学费。

她只好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

一个比她大一级的男生喜欢她,帮衬了她很多。

这又是关于她的故事了,有时间详细写。

最终结果就是她放弃了继续读研,毕业后两个人就结婚了。她没有留在北京,回到了男方那边的一个四线城市中,在一个当地的高校教书。

妹妹和姐姐帮衬着弟弟读书,在军校读完选择军区的时候,姐妹俩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帮弟弟转了军区,为的就是大家都离母亲近一些。

赵老师最后和镇上一个幼儿园学校的老师结婚了,那个同事带着一个儿子。

他的前妻一直没有走出那个离镇子很近的村子,娘家人没事帮衬着她些,同村的一个大她十几岁的老头没事总帮着她干些农活,没有结婚。

后来,孩子们读工作,成家了。

三个孩子结婚的时候,没有人邀请自己的父亲,娘家人去的只有自己的母亲和兄妹彼此。

前段时间,偶然听到了这个老师的消息。

十年前就搬到了县城生活,已经退休了。

按说两个人都是教师,退休金应该不少,在县城的日子应该过的很滋润。

可是,听县城的同学说,他退休后一直忙碌着卖保险。

听说,女方的儿子挺不争气,被惯坏了,特别能折腾。

和几个狐朋狗友做生意赔了一百多万,打架伤了人赔了几十万。

他们一直在还债,到现在也没有还清。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古训。

子女都很优秀,为何当时只图眼前。

自己的亲生子女几乎不认这个父亲了。

现在,兄妹三人个自己的母亲单独买了一个房子和弟弟一个小区。

这个房子不怎么住,母亲总是被三个子女接来接去。

这个房子只是女子让这个没什么文化,不怎么会表达的母亲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安慰。

她始终没有再婚。也许是怕了,也许是觉得没必要了。

他在还债,只是这个债还的清吗?

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关于老师的故事50字左右 第3篇

【原创散文】记我的的启蒙老师

◎涂 阳 斌

1967年春季,我上小学,偏僻的乡村里,担任启蒙老师的,居然是汉口下乡知青叶萍,她一直教了我们五年。

二年级时,叶老师领我们到野外去踏青,野花、野草、野趣:青青的草、软软的风、淡淡的香。歇息时,小伙伴们在草地上打滚,听叶老师讲故事,猜她出的谜语,真有趣。

我记得叶老师第一次出了三个字谜:“人王面前一对瓜,大雨落横山,七人头上长青草”。我带着顽童狡黠的眼神,望着幽幽蓝天想谜底,“是‘金雪花’三个字!”我腾地从草地上爬起来,告诉叶老师,她摸着我胖胖的脑袋夸我聪明。我带着孩子的骄傲与满足,和伙伴又想出了“捆不紧”、“纸包火”之类的谜语。

叶老师还“刺激”同学们说:“好好念书,将来上了大学,就可以娶像某某一样漂亮的姑娘做媳妇。”那时我们还小,根本品不出老师话中的味儿,都只是嫉妒某某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在班上拿第一。那时,时兴“开门办学”,功课负担不重,我便在谜语里寻找快乐,就着如豆的煤油灯,抄了一本没皮的谜语书,至今我还记得是二百八十二个谜语。

上三年级时,我写了《我为公社捡麦穗》的儿歌,叶老师觉得有趣,谱了曲,就着老式脚踏风琴,教班上的同学们学唱,还组织女同学排成小演唱,在潘场公社文艺汇演中得了个二等奖。叶老师很高兴,也格外喜欢我。

五年级下学期,叶老师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回汉口治疗。我代表全班同学给她写了一封信,祝她早日康复。她给我们回了信,嘱咐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五好学生”,还寄给我们两本书:一本是高玉宝的《回家迷了路》,一本是小楷字贴《王杰日记》。算我与高玉宝有缘,或许我读《高玉宝》时,叶老师看见过,便跟我配了高玉宝写的续集《回家迷了路》,就像现在的孩子看了《射雕英雄传》一定要看《_》一样。在“书荒”的小学里,两本书被全班同学盘成了“脚鱼”。

叶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都蛮好,同学们有什么爱好,叶老师尽量加以引导,扬其所长。后来,班上有两名同学成了剧团的主角;一名同学成了县剧团的长笛手;一名同学乒乓球打得好被部队直接点征入伍;三名同学成了国家公务员;我还有幸成为了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几本小书。——要感谢叶老师,是她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点燃了理想之火,这火一直不曾熄灭。

参加工作后,我按照小时候记下的地址,几次到汉口拜访叶老师,都因叶老师搬了家不曾找到。1998年,我在汉口万松园上省委党校,通过武汉的同学,查到了叶老师家的新住址,去拜访她,结果她退休去了深圳。

2000年和叶老师见面时,我已在武昌上班。二十八年不见,叶老师第一句话就把我说得潸然泪下了:“从柳李村干到水果湖,我知道你流了多少血汗!快四十岁了,该爱惜自己了。”二十多年不见,叶老师居然还记得我的出生年月。我们一直谈了四个小时,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向启蒙老师一一道来,回家的路上,仿佛又成了戴红领巾的少年,步子格外轻快。

(20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