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感悟 正文内容

文学概论感悟(精选3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3-11-21 14:59:02

文学概论感悟 第1篇

在文学创作中,除了将文学与道德挂钩,还有一种风气是将文学与实用性挂钩,仿佛文学创作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和途径。老舍先生在《文学概论》里面直言,这有实用的道德真真把文艺毁苦了!

西方先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每每透露出将文艺放在政治之下的倾向,让文学替政治去工作;这种倾向同样出现在了咱们古代中国,“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曾被奉为圭臬的文学理论都被老舍先生直白地驳斥了。老舍先生说,这种办法,不管所宣传的主义是什么和好不好,多少是叫文艺受损失的。

是的,文学应该是独立的,自由的,而不该成为任何其他的附庸。只有独立地思考文学,独立地去创作,我们才有机会考虑,到底什么是文学。

从老舍先生的这一观点出发,很多文学作品都被其背后的其他含义掩盖了。就比如孔子在与弟子谈论《诗经》时,文学价值往往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他们只是借诗作为自己讲学的说话而已。于是我们后人读到这里,也往往会忽略文学本身的欣赏,而去看古诗古文中字字有深意,处处有训诫,所谓文以载道就是如此。

但正如文学不应该每每与道德掺和在一起立论,文学也不应该将实用性作为第一考量。文学不一定非得有用,非得有意义。就像我们生而为人,也并非要追求事事都有意义。

文学创作可以只是一种简单的兴之所至,只是因为有想写的东西,所以动笔了(当然一些反动想法,别有用心的创作除外),甚至,创作可以是一件自私的事,只是为了讨好笔者自己。

文字写出来,并不一定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有时候我们只是为了表达自己。

文学概论感悟 第2篇

老舍先生自身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在长篇领域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这些扛鼎之作(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大明湖》毁于战争,实为遗憾,后据此创作短篇《月牙儿》);在中长篇领域有《二马》、《牛天赐传》这些精品;在短篇小说中《月牙儿》、《微神》这些小说更是能体现先生十分之笔力。顺便一提,老舍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完成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几乎算是中国科幻小说之先河。

然而在《文学概论》里,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老舍,不再是作家的身份,而是文学评论家。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本文学理论著作,书里面详细而系统地写到了先生自己对于文学、对于创作、对于艺术的看法。这些观点未必能奉为圭臬,但总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

在这本书里,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庞大而又深邃的艺术积累。从先秦到中世纪,从诗歌到戏剧,从孔子到柏拉图,甚至就连当时的一些外国名家(诸如托尔斯泰、狄更斯),先生也是信手拈来,可见老舍先生作为评论家涉猎之广。

这是一本关于文学、关于创作的理论集,书里面谈到了一些我们普通读者并不会去认真考虑的内容,比如文学是什么?比如文学的起源,比如文学的风格。

文学概论感悟 第3篇

文学和道德是什么关系?这是《文学概论》里重点讨论的一个问题。

先抛开老舍先生的理论,在当代的阅读环境中,文学创作必须符合主流道德观,那些三观不正的作品一定会掀起一场又一场的骂战,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识,我也一度这样认为。

然而老舍先生在这本书里面提出一个问题:不道德的文艺,可是很美,又算不算好的文艺呢?

电影人是枝裕和说,“电影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审判个人。”

《道林格雷的画像》里面说,世人所谓的不道德之书,其实展现了世界本身就有的耻辱。

老舍先生的观点与上述观点同属一派,先生也认为,道德不是,也不应该是文学作品的全部。如果过于苛求道德完美,那就会忽略文学本身的价值。

梁实秋先生对此也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戏剧有社会教育的功能,但戏剧本身的价值却不尽在此。文艺与道德有密切的关系,但那关系是内在的,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主次关系。

是的,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育,那些不道德之书并非是为了引导人们的品行。因此没人可以要求文学创作必须摒弃三观不正的作品,要是这样的话,恐怕文学史上的半壁江山都要因此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