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读后感 正文内容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推荐7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3-04 14:48:58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 第1篇

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英雄故事。

在东汉末年,董卓废掉刘辨,立刘协为帝,他自己做了相国,还收买吕布杀了丁原。从此更加无所顾忌。多亏王允后来设计吕布杀了董卓,但吕布只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他为了金钱而杀了丁原,为夺取徐州而投刘备,最后死在了白门楼,吕布和他的义父董卓都是罪有应得。

我对哪些死去的英雄感到伤心,其中我最痛心的就是诸葛亮,因为他忠心耿耿,奇计百出,而且还有东吴的大将军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而被他气三次而死,真是太可惜了。关羽一向沉稳,他曾经过五关,斩六将,打过无数胜仗,但最后因太大意而败走麦城,被吴侯所害。

其中我最喜欢的英雄是赵云,他曾在曹军中七进七出,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创造了几千万个英雄任务,我一定不会忘记它的!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不畏艰险、镇定自若、乐观直爽的精神与性格,我们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刘备宽厚仁义、知人善仁的品质;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 第2篇

追寻你留下的痕迹,只想拥抱你在千百年前留在历史红尘深处的背影。

——题记

又一次这样习惯地想起你,又一次自然地写下你的名字,又一次我望着天空发呆。孙策,孙策,又一次被你乱了心跳……

大概是五年前吧,无聊地陪姥姥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见到了他:提枪驭马,一袭白袍,驰骋疆场。小时候的我,胆小懦弱,总被人欺负。那时候,我看着他无所畏惧的飒爽英姿,刹那间觉得莫名的感动,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无比强烈的勇气。或许是从那以后,我逐渐变得坚强。从那以后,我记住了他的名子——孙策。

后来,我读起了《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他沙场上的霸气,我看到他礼贤下士的谦逊,我也感受到了他曾寄人篱下的不甘与无奈。而这所有之中,最感动我的,是他对梦想的坚定。那是一种任何逆境与挫折都无法磨灭的坚定。当我漫步于黑夜时,我总要抬头望一望,每当此时,心底便漫出一堆堆的感动;每每此时,从身体某处发出一股力量,蔓延周身;每每此时,你带我穿越黑夜,直达黎明。

我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因为想要更了解你,想要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那个已经被历史模糊的身影,我却贪心地想看清他。我开始上网查询关于你的记录。我花去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三国志》,原版和白话的都买了。前者是想了解你那时的语言习惯,后者是怕自己看不懂或是理解偏差。你站在漫漫历史之路的那一头,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我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坚定地迈着步伐,即使是再远的跋涉也不愿退缩,因为你就站在那里,从没移开过脚步。就算我穷尽一生或许也望不到你的脊背,但我的旅途中没有这些无聊的伤感,我只知道我是一步步地靠近你,一点点勾勒出你的容颜。

我站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触摸着江南的气息,我比以前到任何地方都要用心,因为一千多年前,是这片土地孕育了你,造就了你,你曾是这片土地的王者,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英雄,是江东男儿敬佩的小霸王,是江南少女心中的孙郎。在这里,你遇到了那个“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那个辅佐你成就霸业的周瑜,那个你一生的知己。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征战无数。杀戮与征服,吞并与占领,本无正义之分。孙策就是正义之流吗?我不敢苟同。我只知道每当攻占城池时,孙策严令三军,不抢百姓一分一毫,在那样纷乱的时代,却能使江东将相同力,军民同心。那时的孙策,不过是弱冠之年,二十出头而已。

江南又飘起了细雨,朦朦胧胧,迷离婆娑。是否一千多年以前的某一天,你也独自在这片江南雨中惆怅呢?也许你曾在这里,在雨中纵马驰骋,扬起一片尘埃。我似乎听到那一声无奈的叹息与战马的嘶鸣逐渐消失在耳畔。

二十六载的年华,却有着比六十载还要精彩的人生;二十六个春秋,成就了江东的小霸王;二十六载的长度,你在历史的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即使经过千年的风雨,也磨不掉你的痕迹。我知道,叫做“孙策”的那条痕迹,无论是在那段历史上还是在我的人生中都是怎么样也无法抹去的了。

我沿着你留下的痕迹,摸索前行,将你的痕迹一点点更深地隽刻。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 第3篇

第42集中,是一场熊熊烈火的恶战。今天,我看了一集三国演义。剧中整个江面都是大火,一个个火球从东面扔往西面,一支支火箭在刹那间射了出去,一下子曹营变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不得不跳下水,驱赶火焰。

一场恶战过后,曹操兵败了。兵败后,曹操才知道原来是孙刘联盟。黄盖并不是来投降了,他使用了苦肉计。

曹操逃到了一个地方,大笑起来。可谁知道赵云出来了。他四处逃窜,又逃到了一个地方,又大笑起来。可谁知道张飞又来了,他逃过了张飞。事情终于平息多了。

此时,来到了一个三岔口,前面有两条道路。左边是大道,没有炊烟;右边是华容道,有炊烟。曹操下令,往右走,走花容道。万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提前想到了曹操肯定会选华容道,他觉得我诸葛亮不会用笨办法的,我今就用这办法。刚走到华容道,关羽出现了。曹操跟他讲旧情,关羽竟然放他走了。

我觉得曹操真是一个奸诈的人,曹操知道关羽是个讲旧情的人,竟然动嘴皮子讲旧情。讲到了上次自己放关羽一马的事。关羽就放他了。我觉得这集拍的很好,把那种刚开场的火势汹涌给拍下来了。这场战争也很惊险很刺激,火势非常大,非常猛也拍下来了。虽然诸葛亮没有出现,但我觉得诸葛亮很机智,在三岔口这个地方,一边放烟雾,一边不放烟雾,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会选择烟雾的地方,就让关羽去了。

但我觉得战争是可怕,我希望和平!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 第4篇

英雄的岁月以冬去春来的概念计算,以风雨加身来锤炼洗礼,然后他老去。英雄不怕末路,大不了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再大不了,轰轰烈烈一死,令后人慷慨扼腕。可是,当他老去……

刀锋未冷,臂腕已沉重。他高傲的凤目睥睨尔曹春秋大义统领你的灵魂,勇气、忠义、威严都是你的名字。然而,你要得了别人的命,却改不了自己的命。

粗莽如你,竟有细腻情怀。想来那风中垂髫轻扬的夏侯涓,便是你多年来属意的画中人。秋天的菠菜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你历史上莫须有的爱情。就为赵云长坂坡一句“翼德救我”,你有时真的就是个救星。

“小白脸”常山赵子龙也会老的。你是看起来最干净最纯粹也最可靠的一个人,阿斗欠你的不止是命,还是那份千金不换的忠义情。好像你总是为难自己,直到你成为“老将军”。

白帝城又一春,园中桃花灿烂,如火如荼,花间你憔悴枯槁的面孔仿佛一尊饱经沧桑的雕像。功败的你此时惦念的是过去的时光。颤抖的手拿起鼓槌,一声擂下,片刻的停顿,仿佛是这鼓声忽然带你回到了那曾经的战场。你在雨中擂鼓,鼓声在雨中模糊,回忆在那年风吹花飞的桃园里,壮士的豪情融为一体,他们都已不在,你还在。称了帝又如何,最难得一团和气。你比织鞋编席时更寂寞,你比这雨中零落的桃花更失落。

丞相多智而近妖。你毕竟不是神。你的智慧通于天达于地,而天意要你灯灭人亡。因为,天机是属于天的,你知晓天机是人间难得,更是有逆天的危险。羽扇纶巾是你,迎风笑谈是你,俊朗神秀是你,奇诡莫测是你,使诈用奸是你,赤胆忠心是你,鞠躬尽瘁是你,识英才是你,错用人是你。忽然苍老是你。周郎地下有知,会感欣慰?毕竟你也未成功。会感同情?终究英雄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

周郎,你若念在家里等你回来的小乔,美丽得你总也看不够的小乔,会否冷静明智些?当很多人都老去,东吴到了第三代,青年才俊陆逊俨然新星升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不错啊。这沧海桑田是一代代人相继献身造就的。

曹操,你很会写信:“致亲爱的本初:你为三代将门之后,居然连简单的火攻战术都不懂,实在无颜见先人哪。”不错,愚蠢的袁绍跟你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你本身你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你虽然战败过,这一生却是成功的了。

奔逃的张任,草丛里的刀在闪光。张辽的气质是男人,很不同于他人。驰马的关平,雨中不歇去报信。年少的曹丕英秀无匹,眉目间却有一丝少年的忧郁。不幸的貂蝉知道自己不应是玩物、工具,放舟江海了却余生。姜维的自尽倒有几分末路的意思,但承担不起失败和肩上的责任更多些吧!

祁山的雨无遮拦地直坠,有谁去告诉明天的太阳,这里曾停过谁的马,流连过谁悲怆的眼神。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 第5篇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要善于听从好的意见。当庞统来到曹营时,向曹操献上了连环计,曹操听起来他的建议,后来有大臣问:“万一敌人用火攻该怎么办?”曹操的大概意思是:“冬天不会有东南风的,敌人用火攻就会把他们的'营寨给烧了。”这也不怪曹操,他不是气象专家,但有人提醒他,他也要注意呀,正因为如此,那一战,曹操大败,

所以能否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

曹操是一位奸诈的圣人。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明明知错了,还把吕伯奢杀了,其无情无义,陈宫便离他而去,但曹操后来说的一句话令人回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当时的情况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曹操不杀了吕伯奢,吕伯奢回家看到家人死了,一定会带人来追杀曹操,那曹操就可能会在历史中消失。但是如果一直奸诈下去的话,就会遭报应的。

刘备与曹操正好相反,他仁义,爱百姓,即使是逃难,也要带上老百姓,刘备经常布施仁政,得百姓爱戴。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袁绍在与曹操一战时,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他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不知道,反而听信小人的话,最后败给了曹操。

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篇

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

3.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4.三国演义1500字读书笔记

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篇

6.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的摘抄

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

8.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4篇

9.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 第6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的智慧都倾注在军师的天职上,献给了刘备创业的进程,没有怨言。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耳熟能详的历史无一不透着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与精力。出师一表争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义”的真谛。

《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刘备、张飞、关羽他们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登门拜访,不畏艰辛,最后成功的请到“卧龙”从这个故事,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还有一个故事: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三国读后感400字左右篇 第7篇

说来惭愧,活到20岁才看完三国,还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如果可以为自己找理由的话,我喜红楼多情儿女,不喜三国英雄儿郎。另外就是我胆小,打打杀杀的场景令我胆寒。

可是,《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炎黄子孙,特别是我一向拥护国学,岂能?前不久,易说她电脑上有三国的电视剧,我立刻要了来,想,就是逼,也要强迫自己看完。后来,显然,我多虑了。

至今日,我看完了95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很多时候我总忘记历史是纵向的,总有每个朝代、每辈人是同时存于世上的错觉。后来终于寻得了究竟,实则是我不忍承认那些载入史册、留名青史的英雄俊杰们已不存在,每送走一位,都觉悲痛不已。

周瑜,字公瑾,死时仰天长问“既生瑜,何生亮?”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字仲谋,十八岁继承父兄基业,掌管江东,撑起东吴。另有孙策、鲁肃、陆逊等,故“江东自古英雄出少年”。

曹操,字孟德,世人称其为枭雄、奸才等,后人评其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生子昂、丕、彰、植、熊、冲。曹冲称象的故事足以说明冲之睿智,却因聪明误,招其兄丕陷害而死。曹植留下脍炙人口诗词歌赋若干,其中以七步诗名气最大,其清高之品性倒是让我甚为喜欢。曹丕承父业,建大魏。

关羽,字云长,桃园三结义排老二,却最先亡,杯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杀文丑,挂印封金……,亡于傲气;张飞,字翼德,老三,长坂坡断喝三声吓退敌军……,在离我家不远的阆中被部下所杀,亡于酒气和暴脾气;刘备,字玄德,老大,建蜀汉,立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国训,生有_。诸葛亮,字孔明,关于这位旷世奇才的智慧我不想赘述,刘备三顾茅庐将孔明请出山时,诸葛亮嘱咐家中小童阿三“好生看管家园,等我功成归来,再躬耕南阳。”却于北伐时死于军中,孔明该在梦中回过多少次南阳啊?

另外说说司马懿,字仲达,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人物放在魏国里,单独列出来吧,是否属于晋?其子司马昭平了蜀汉,其孙司马炎建了晋朝,平了东吴,再次一统天下。

大概说了说几位重要人物的简历,说的不详细,一则,我也记不全,二则,记得住的也没法三言两语说出来,每个人都是漫漫一生呵。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教给人很多东西,很多我们早已从字里行间、老人口中得知的道理,却,总是要花一生才能悟懂它,几十年岁月匆匆,我们又被下辈称为历史,下辈又花一生参悟我们告诉他们的话语。历史,仿佛没意思,周而复始,生命交替罢了。

实,很少有人读史。历史是枯燥的,却也是生动的,是祖宗先辈们用生命演绎的剧情。历史的每一秒都是岔路口,向左向右决定着太多的生生死死,决定着是遗臭万年还是万世敬仰,而每一秒历史都在进行无法反悔的选择。历史的魅力与遗憾就在此吧。

还记得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写了不在官场,云游四海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明月告诉我们不要过多为名利所缚。同样的,《三国演义》里的斗智、斗谋、斗阵,上方谷那场救了司马懿的大雨使得我明白有时还要尽凭天意。晋朝的陶渊明应该明白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