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读后感 正文内容

读后感高中2000字(5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3-01 15:48:06

读后感高中2000字 第1篇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_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这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能够说是尽到孝了。”那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带给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能够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好处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必须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群众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用心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务必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礼貌、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必须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读后感高中2000字 第2篇

人心的质朴汇集成民风的淳朴,这动人“二朴”又编成一座桃源之城,朦胧多姿。——题记

沈从文先生用清丽之语编绘出一座桃源之城。万分细腻的感情似水流入心田,时悲时喜,有美又醉,如梦如幻。即使早已掩卷,《边城》里人心之朴和民风之朴却如何也不能忘怀。

《边城》里,城景不醉人人自醉,民姿不动人人却动。这里“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吊脚楼四处,白塔耸立,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远离喧嚣。这里是一群“没有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儿,有坚守二十年为人渡船的老船夫,有钱而不吝财的船总顺顺,有真挚的手足天保傩送。这里春风沉醉,这里绿草如茵。

城里的主人公翠翠一生,由凄美开场,又以凄美落幕。她的父母双双殉情,从小同爷爷相依为命。她大概是自然的女儿:一双被茶峒山水涤净了的碧玉眸子,一颗伴着白塔碧溪成长的如水赤心。她“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宛若“小兽物”般,带着人性至美洒遍边城。

她的灵魂质朴无华,不争强好胜,又不自怨自艾。纯洁而美丽,真诚而无华。与爷爷渡船的岁月匆匆,那艘旧船承载着翠翠无父无母的辛酸;承载着翠翠端午初识傩送的心事;承载着翠翠失亲之心痛,失爱之心苦;承载着暖阳、喜风,悲雨和惊雷。而这自然之女承载着边城人性之美……

这朴素的城中啊,没有尔虞我诈的交易,也没有钩心斗角的争夺,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爱和淳朴的民风。翠翠的爷爷,那任劳任怨的老船夫进村时,卖肉的送肉,卖菜送粽子,卖酒的送酒,好不淳朴热情!那船总顺顺有钱而不吝财,尽管心愁双子受翠苦,仍是愿意接失去爷爷的翠翠注入自己的家中。那天保傩送,尽管身出富门,却“不骄奢,不浮华,不倚势凌人”,遇事共理,情且至深,愿为了那份心中的感情放弃碾坊之诱。怎能不叫人向往这样的风气,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关系呢?

人心质朴,一城心至朴共筑民风质朴;如是,人心至上,一国心至上共圆强国之梦。“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只要人人怀一颗真诚之心,必将身处边城而无心墙!

两千多年前的孔孟之说——仁爱孝道,两千多年后的大众潮流——手机网络。当那个“长大后想做什么”的答案从做一名教师变成拥有一栋别墅,从成为一名发明家变成一名“任性土豪”;当父子闲谈的话题从名言名著变成股市涨跌,当母女饭后倾心从十万个为什么变成商业盈亏,试问,又怎么会在物欲横流的当代存正己之心呢?当图财胜情的商业交易,钩心斗角的明争暗斗的“优良传统”被继承,又是该喜该忧呢?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无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卫心底之赤诚,守一方之净土。明有夏言,尽见人心之叵测,官场之险恶。他深知无权难以兴国,便选择默修养性,决心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终身居内阁首辅,率领大明朝步入盛世,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举世混浊,唯我独清。夏言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富贵可求,取之以道,不也是君子吗?

也许边城只是山中桃源,也许边城只是理想一隅。世事难料,选择在己。愿以心之质朴真诚,风之淳朴真挚共编世内桃源,共筑边城。

读后感高中2000字 第3篇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句话道尽了一个人一生所有的行为准则。在学习《弟子规》的这段时间里,真的让我感触颇多,可以说是对我人生的一次洗礼。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每次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给我们留着,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总会有新衣服穿,而他们自己却总是说:“我这衣服还好着了,不用买的”。那时的我们天真地以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或许你会说以前我们小,不懂事。那么现在呢,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也该懂事了,但我们扪心自问:“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些我们做到了多少。孝敬父母不是说我这个月给父母寄回多少钱,不是说我给父母买了多贵的衣服,“孝心”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也许我们现在因为工作,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父母身边,但我们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或许就会使他们开心好几天。其实他们要的并不多,因为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父母也知道我们忙,可能在我们忙工作的时候他们多少次拿起电话想要听听我们的声音,想知道我们在外边过得怎么样,他们要的也仅仅是这些而已。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那么,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在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的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许多职场生涯的处事原则。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如何能在一个企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素养呢?那么“信”必须是第一位:“凡出言,信为先”,在工作中当你答应客户、同事或是老板某一件事之前,你必须量力而行,想想自己是否能做到,否则长此以往老板不会再让你办事,客户不会再与你合作;“见人善,即思齐”,在遇到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事时,我们要想的是如何向别人学习,而不是想着嫉妒别人,更不能想着去排挤他;“过能改,归于无”,当我们犯了错误时,要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改正,而不能想着推卸责任,或者拉一个‘垫背的’。其次是“谨”:“事勿忙,忙多错”,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只有小心谨慎了才不容易出错,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不论大事小事我们都应该谨慎认真地去做,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做事一旦匆忙慌张就容易忽略细节;“勿畏难,勿轻略”,要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进步,那我们就得不断地挑战自己,完成一个个自认为艰难的任务。当老板给我们分配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时,我们不能因为畏惧艰险而退缩,那样只会让我们原地踏步,一事无成,要勇于承担责任。最后比较重要的就是“众爱”:“凡是人,皆须爱”,这就牵扯到团队精神了,一个好的团队必须要有凝聚力与向心力,而‘爱’是责无旁贷最好的凝聚力。如果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相互关爱,就像一个大家庭,把每个人都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每个人都能做到“兄弟睦,孝在中,言语忍,忿自泯”,那么就会产生‘兄弟一心,其力断金’的效果,如此这个团队就是不可战胜的;“己有能,勿自私”,一个团队中能做到这一条真的是难能可贵的,一个团队要进步,就得相互学习,不要说别人请教你了你还‘持才自傲’的不愿意说。

毕业了我们走向社会,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父母呵护下的雏鹰,我们得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下一片天空。而刚出巢穴的我们唯有以这几条准则为根基,才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根发芽。

人来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以前自己在孝道上做的还不是很好,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会用《弟子规》中为人处世的方法武装自己,争取做到更好,尽到为人子女的义务。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而德在首位。如果一个人品德有问题,那么不论才能越大,都是毫无意义的,都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企业中,一个人技能再好,大家也不愿意和有负能量的人共谋发展。在以后的做事中我更会以《弟子规》为标榜,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辉煌。

读后感高中2000字 第4篇

我看“尽吾志可无悔矣”——死亡可以等于新生。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在我看来是一个英雄在纸上雕刻下来的印记。他在里面所表达的向上精神,在我看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精神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可以想象,也像是一个双刃剑一样的,能够轻而易举的摧毁任何一个坚强的人。王安石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吗,在他的晚年,变法失败后心里只怕是只剩下一片废墟,曾经的豪言壮语化作乌有,成为了世人所抛弃的遗骸。

所以,“尽吾志可无悔矣”诸如此类的话,只怕是只有在年轻气盛的时候才能说得出的了。

当年的王安石,刚过而立之年,与朋友共登褒禅山。当他们极具冒险精神的一起拥着火把走进山洞的时候,恐怕还没有人会注意到后面的事情。就在他们看见各式各样的奇异景物的时候,有人倦怠了,说了一句“再不出火苗就没了。”其他人这时才从身边奇异的景物回过神来,看了一下那簇火苗,心中一种莫名的陌生感骤然升起——是的,每个人都在在意着游山玩水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关注身边的这簇火苗了。而当他们现在看到这簇火苗的时候,心里又有多少滋味是能够表现出他们对这簇火苗的信任的呢。或许在那时,他们心里更多的是自己被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的情形。

所以,一行人便一起走出了山洞。

当他们出来后,发现了事实是“火尚足以明也”。于是一行人便开始责怪起那个提议出来的人来了。

王安石当时也觉得自己未能玩的尽情,实在是有憾。但是我觉得他一定是正视了自己害怕被困在山洞里的想法,因为文章中写到“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其中的“物”,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照亮一行人的火把。所以,王安石虽然觉得自己此行有憾,可是他绝对不会对那个“怠者”有过多的责骂,顶多算是发发牢骚而已。相反,如果那个怠者会因此而生气,那只能是他自己的问题。

那么这也就是说,王安石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对自己此次出游的心得总结上。于是他得出了两条结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另一条就是前面说的,“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出于文章的题目考虑,这里不说前者。

能够“尽吾志可无悔矣”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一些“玩”到了极致的人。而这些人,我们常称他们为英雄。遥想燕国危亡之时,荆轲能够独自一人踏上西向不归路,且因燕太子之言而“终已不顾”,最后在秦王殿下使嬴政“目眩良久”。遥望秦汉风云交叠之际,唯有项羽者敢破釜沉舟,再后来在用三万铁骑面对刘邦五十六万涛涛大军。再看清末的曾纪泽,孤身直入龙潭虎穴,硬是靠自己一身铮铮铁骨换回了伊犁,改写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为世界所震惊。

而王安石,和这些英雄一样虽然只作为历史的一瞬存在,可是他毫无疑问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褒禅山上的遗憾算什么。即使自己要趁着年轻气盛才能这样的文章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不需要考虑人生的短暂?难道不需要考虑,若有一天,碌碌无为的我们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痛苦?难道不用考虑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只是甘心做一条寄生虫?

这一切问题在王安石这样的英雄人物的眼里,都是否定的。正如罗大佑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同样的,王安石也不要有不痛不痒的人生,他觉得自己应该要活出一些色彩来。

然而,这个世界回报给他的又是怎么呢?或许是无尽的黑暗,把他困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山洞里,光明的火把甚至照耀不到他的尸骸。他这样的孤胆英雄,到最后恐怕只能在阴冷幽闭的山洞里挣扎地生存了。

这其实让我想到一些孤独的人,并使我觉得,孤胆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孤独。项羽荆轲云云就不说了,像卡夫卡一类的文人,拿破仑一类的半神式人物,也和他们一样,得不到正常人应有的幸福,只好(或许也只能)在不断的背叛与生离死别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生死”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来说是两堵我们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墙,那么也就是说没人知道死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所以那谁又能说死亡对于我们不是到另一个世界的另一种新生?而还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在焕发光彩的之前之后,又为什么要畏畏缩缩,不爽快的以一种乐观心态活着?即使不能够乐观的活下去,那也不必放弃,因为我们应该相信,生命是不会有终结的。而让生命存在意义的方式,恐怕也只有像年轻时候一样不断的奋斗着了。

读后感高中2000字 第5篇

爱情,越是将它看得高尚,就越感觉容易亵渎它,就越想珍惜它,它是我们成长一定时期的阶段产物,似乎上天给人们的爱情都是被精心安排的,无论你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是精神上的独领风骚之师还是穷酸落魄之士,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爱情,并且都可以为爱情“愿意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陶醉其中”,爱情给人们的满足感是其他一切事物难以媲美的。 但是当今的人们,或者从产生爱情的时刻起,人们这种无知的家伙就用自己的毫不满足的贪婪欲亵渎着自己少有的爱情。

对自己一时迷恋的人穷追不舍,漫无目的耗费着自己的精力与时间,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说是爱情伤害自己。孰不知,就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想要去过一辈子的人,在精心准备后追求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现这不是自己生命所需要的那个人。况且前者也只是一时的冲动。这伤害或许就是冲动的惩罚,自己伤害自己,就像伊甸园内的夏娃和亚当。但终究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上帝让我们伤害我们自己,就已经是对人们最大的惩罚。

对自己想要倾尽一生的人,我们总是害怕失去,想要争取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彼此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打闹,一起学习,一起厮混,一起流浪等等,多数时候甚至是刻意地安排所谓的邂逅。可是,如果爱情可以衡量为一种定量的东西的话,上天赋予每个人都是相对等量的爱情,经营爱情的时我们不得不支出着这些东西,支出的越多,我们自己拥有的就越少。到最后可能会透支,并且让自己遍体鳞伤,痛苦余生。所以,我们应该都得顺其自然,懂得珍惜。这里我们似乎可以通过阅读大自然变迁的规律来体会和把握平衡感,《物种起源》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或者最近的一部影片《海洋》也还好。

总之,不管怎样,爱情还是让我产生了无限的渴望,也似乎可以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自己,找回更多的自我。

知识,不一样,我们可以随时获取它,相对的容易得到,但是也容易失去,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它是终身产物。小时候,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给自己学,这种思想几乎持续到了高中时代。即使是高中时代,也只是知道“只是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如何改变?一片混沌。直到现在,可能对知识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表面的表面,还是不知道知识具体能够怎样改变命运,因为总感学得太少。但不可否认,我已经对知识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渴望,“学无止境”,真是这样。

学习文学,可以培养精神之气,身子薄弱的我们需要文学的积淀,明事懂理,修身养性。“宝剑锋错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粉身碎骨浑不怕,却留清白在人间”的顽强,“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气。路瓦栽夫妇的执着,葛朗台的吝啬,变色龙让人厌恶的嘴脸,我对叔叔于勒的冷漠,最后一课的悲壮... ...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学习自然科学,我们可以了解自然变换,从而体会自身与自然是怎样的格格不入,感慨自然的伟大,“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相比之下自己的生命多么的渺小,但也万不可沉浸于消极悲观之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虽弱,但也可得“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闻成风,目遇成色”。

学习社会人文科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发展的文明与规律,朝野更替,兴衰相随,“剩余价值”的产生,社会性质的变革发展等等,足以让我们再次渺小,但是我们尽可在这边海洋打捞自己所想要的,满足自己的贪婪欲望,增加自己的情商,经营自己的人脉网络,将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大增强,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许这样的理解是极端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有大家云:“存在即合理”。可是现在的我是排斥这样的,有人会说你还不懂得现实,还不自知。但是我宁愿这样,一个演讲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曙光——罗永浩,就是老罗最近在保利剧院的演讲。

我相信对知识索取到一定程度,我们自然会创造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即便有时也只是灌溉了自己的心田,但我们也会是快乐的。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的贪婪。“月满则溢”,我们也不是例外。

对世间苦楚的怜悯之心,似乎是精神与物质的共同作用,有精神没物质支持,我们会力不从心,有物质没精神支撑,更是白搭,所以“人类和平”现阶段依然处于呼吁阶段!

如今的我只是想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能帮助的人们。是在力不从心,我也不会自责,因为把自己管好,尽量减少自己的苦痛与烦恼也算是减少一些世间的苦痛。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

最终,还是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存的前提。再之,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或许,这些只是想象;或许,梦想成真很难;或许,我会变得比现在所想的现实更加现实,但至少,许多年之后我还能知道我曾经这么想过,我曾经尽力去做过。梦是好的,我们都想尽力去做,一点点靠近梦,即使真的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