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读后感 正文内容

昂贵的马鞭读后感(推荐5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1-15 14:50:47

昂贵的马鞭读后感 第1篇

作为一位君主被威胁的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司马睿十分愤怒,准备与王敦硬刚,他命令刘隗和戴渊回守建康。刘隗回到建康后和刁协一起求司马睿诛杀琅邪王氏族人,可是司马睿没有采纳,刘隗看出司马睿并不想彻底铲除王氏,顿时心凉了半截。王导带领宗族子弟二十多人请罪,得到了司马睿的原谅,而且还安排王导担任前锋大都督,带领戴渊等人一同领兵对付王敦。

王敦也不是孤军奋战,早安排了亲信策应他。而且王敦也采用了分化敌人的策略,能拉拢的就拉拢,拉拢不来的再消灭,王导、戴渊本就是文人,指挥作战能力和王敦相差太远,于是王敦很快就攻破了建康城。

这时,刁协已经被乱兵所杀,刘隗则逃到了后赵,戴渊被抓后被王敦处死。司马睿“身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不仅赦免王敦无罪,还给他加封了丞相。

王敦则趁势扶植党羽,铲除异己,扩大自己的权势。司马睿则被架空,在当年十月忧愤而死。

继任者晋明帝司马绍是一个英主,王敦怕他对自己形成威胁曾想废了他,因为温峤等人阻止才作罢。不过从这件事中王敦也看出,自己想取司马氏的天下,世家大族们多数都不支持他,所以后来他和晋明帝形成了一种僵持状态,谁也没法除掉对方。

司马绍二十四继位,正值青春年少,他胸怀大志,很想建立一番功业。但此时的东晋,内忧外患朝政不稳。

司马绍决定首先铲除拥兵自重的王敦。而王敦听说司马绍刚刚即位为帝,就想回到朝中伺机夺取皇位。于是,他假意逼迫司马绍调他回朝。本以为司马绍忌惮他,不会让他回去,这样他就有了起兵的口实,便于夺取帝位了。

没想到,司马绍识破了他的伎俩,亲自写诏书将他从武昌调回朝中,不仅没追究他的过错,还给他加官进爵大加封赏。

没多久,又让他就镇守姑孰,领扬州牧。姑孰是京师建康西南门户,处在长江重要渡口上,又毗邻京都,战略要地。

公元323年6月,司马绍立庾亮之妹为后,庾亮任中书监,王导任尚书令。王敦以为,自家兄弟王导身居要职,自己篡位的机会来了,就加紧准备夺位之事。

殊不知,王导对朝廷忠心不二,只是王敦不知罢了。王敦侄子王允之,是廷尉王舒的儿子,聪明伶俐,很受王敦的喜爱,经常伴随他左右。

企图进一步篡权的王敦,但是被王导的坚决反对,只得于四月还师武昌,遥控朝政。闰十一月,输在了年龄上的司马睿忧愤而死,太子司马绍继位(晋明帝)。

某日,叔侄二人饮喝酒,王允之酒量有限,没多久就迷糊了。这时,王敦的党羽钱风正好来与他商量起兵篡位之事。王允之听得真切,假装大醉,就吐得满地狼藉,骗过了王敦和钱风。

出来后,马不停蹄地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和王导。俩人不敢耽搁急报司马绍。

司马绍得到消息后,决定率先动手,他可不想像父亲一样错过良机。司马绍胆识过人,他易装改扮,只身单骑前往王敦军营刺探虚实。

王敦手下发现他形迹可疑,急忙告诉给王敦。王敦仔细一琢磨,觉得这人就是明帝司马绍,心中大喜,决定抓住司马绍。不过他也大张旗鼓地抓皇帝,就派了五个骑兵去捉拿。

司马绍见事情败露,急忙逃跑。逃跑途中,司马绍十分冷静,马刚拉过的粪便,他随后就洒水冷却。见到路旁有个卖食物的老妇,就把自己漂亮马鞭送给她,告诉她一会有骑兵追至,就把马鞭拿给他们看。没多久,骑兵赶到,向老妇打听。

老妇就说人早就过去了,并把马鞭拿给骑兵看骑兵们见到漂亮名贵的马鞭,纷纷争相传看。又见到已经冷却的马粪,认为根本追不上了,就不再追赶。明帝这才得以脱险。

司马绍掌握了工敦的情况后,就准备起兵讨伐。正巧王敦这时病了,王导就站出来宜布王敦已死,以此来鼓舞已方士气,瓦解敌人军心。

司马绍下诏讨伐叛贼钱风。王敦气得火冒三丈,病情也加重了,不能亲自带兵,就派元帅王含与钱风等一 起发兵进攻建康。晋明帝则趁他病,要他命,司马绍假称王敦已死,下诏讨伐王敦的党羽,且亲自上阵杀敌,并组织了敢死队深夜渡江偷袭敌营,杀得王含军四处逃散。

王敦听说兵败,气得病情又加重,竟然病死了。王敦死后,叛军无首,内部争斗不休,被司马绍打得七零八落。司马绍平息叛乱后,只杀了王含、钱风等首犯,普通将领和士兵都获得了赦免。不过王敦虽然死了,尸体也被司马绍从棺木中挖出来斩首示众。

经过这样一番艰苦努力,司马绍终于平定了内乱,巩固了东晋_。就在他踌躇满志,想有一番作为时,却不幸病逝。

明帝在位3年,死于公元325年, 终年27岁,郭于武平陵,谥号“明帝”,庙号“肃宗”。他在短短的帝王生涯中,敢战敢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青年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实在是一大损失。

昂贵的马鞭读后感 第2篇

《小马鞭》以哈萨克族马背文化为点、各民族互帮互助为线、多民族融合为面,充分展现出文化润疆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大美新疆,我们要勇于争先,讲奉献、讲创新、讲成效、讲团结,切实做好公司的各项重点工作。”“影片展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美丽的草原和森林风光,看到了在中国_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现状,更看到了小主人公身上的责任、勇敢,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我们要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积极发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公司的稳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昂贵的马鞭读后感 第3篇

近日,很有幸在参加活动中观看了一部电影《小马鞭》。

电影《小马鞭》是一部充满情感与梦想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昂萨尔的哈萨克族男孩的追梦之旅。昂萨尔的梦想就是骑着全世界最快的马,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他家境贫寒,无法实现这个梦想。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在众人的帮助下,赢得了马术比赛的冠军,学会了如何与哥哥相处,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遵守了与好朋友之间的诺言,完成了充满温情的成长。

电影中,昂萨尔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仅赢得了比赛,还收获了成长和友谊。导演巧妙地将家庭、友情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整部电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看完电影,感觉祖国的强大昌盛,与各民族的共同相融是分不开的,56个民族56朵花,为了情感和梦想,我们更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立足本职工作,团结奋斗,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昂贵的马鞭读后感 第4篇

旧戏里,文官武将出场,有时候手里总要抓根细而又短的棍子,下面还带些穗穗,这就叫马鞭,象征着骑在马上。这根马鞭还有点来头咧。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前,就是武有武功,文有文才。武能挥舞松鞭,东征西杀;文能手握狼毫,应用自如。什么叫松鞭呢?松鞭是马鞭的一种。古时候,北方人赶马常用竹鞭、 兽皮鞭,但没有用松鞭的。据说用松鞭还是从唐太宗开始的。

有一年,唐太宗驰骋沙场,在河北、山东一带转来转去,最后转到泰山脚下,手上用的一根兽皮鞭己经磨得不像样子了。那时候,泰山的松树多得出奇,黑压压、密层层,好大一片。 李世民牵着马,走进了松树林。这林子又深又黑,林子密的地方,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伸手不见五指;稀的地方,也只能透进一丝阳光,照亮一点影子。李世民走呀走,走到一座小庙 前,庙门上面有一块竖匾,上写“姜子牙庙”四个大宇。李世民把马拴好,刚想在庙前台阶上坐下来歇歇脚,就听见庙后有“呼呼”的声音,越来越响。李世民绕到庙后一看,只见一位 老道士,手里拿着一把不知名的武器,前挡后推,左翻右滚,舞成一团,真是水泼不进,土撒不着。李世民不由得喊起好来。老道士听到有人喊好,连忙收住武器,转头一望,见是一位 将军,打量一番后,就问:“足下莫非就是李将军吗? ”李世民非常惊讶,急忙问道:“不知真君怎么知道的?”

老道士说:“前几天就听说足下带了兵马要来泰山,今见足下这副打扮,-猜就中了。”

李世民听了更加敬佩,就和道人攀谈起来。李世民问道:“我看真君学识过人,法力无边,我东讨西伐,戎马半生,不知何时才能平息战乱,统一中华。”老道士说:“足下浑身豹子胆, 文才武功奇,高山驰骏马,双脚有地基,我看是胜利在望啊!”

李世民听罢,单膝跪下说:“但愿如真君所说。只是我交锋打仗,缺少称心如意的兵器,刚才看见真君使的不知是什么兵刃,能否借我一用? ”老道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那不是什么 兵器,不过对你还是有用的。”随手就把那件兵器检起来送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一看,原来是一根松树枝,只是经过老道士精心修理,细心包扎,倒真像一件兵器。不大不小,不长不短, 不粗不细,前面还有根枝杈微微向上翘,不但用起来合适,而且看起来漂亮。

李世民问:“不知有什么用处? ”老道士说:“足下不是没有马鞭吗?这根松树枝正好当马鞭用,挥舞起来既有威风,又有神力,前面翘头处叫尺毛,赶起马来还有响声,你如欢喜就 送给你吧。”老道士停了一下,又跑到后面书房里拿来一支狼毫笔,递给李世民说:“还有一件宝,也是你需要的,这叫作马上青松鞭,马下狼毫笔,上马打天下,下马治社稷。两者都不 可少啊!”

打这以后,李世民左手舞松鞭,右手挥狼毫,马走如飞,笔行如蛇,打了不少胜仗,终于得了天下,又治了天下。

李世民得了天下以后,为了纪念松鞭的功绩,用雕花精细的金制长盒把它装了起来。临死的时候,他曾经要儿子李治把他心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碑帖给他殉葬,听说那金盒装的松鞭, 也和他的尸体•起埋在墓里了。

到了唐明皇时,松鞭才正式搬上舞台。唐明皇最喜欢戏,不但喜欢看,还自己上台唱。传说他是唱戏的祖师爷,过去唱戏的在后台供的老郎菩萨就是他。有一次,他上台演戏,缺少 马鞭,就叫人仿效唐太宗用过的松鞭,做了一根马鞭,是青蓝色的,就是取松树的颜色。

唐明皇在台上走到九龙口,马鞭往台下一指就开口唱了,意思是不要忘记我马上的老祖宗。从此,唱戏的只要演皇帝,用的马鞭都是青蓝色,不兴用其他颜色。每当上台踩着锣鼓点 子走到九龙口,也都要用马鞭往台下一指。据说台上也有人骑马不用马鞭的,哪•个?明朝的大奸臣魏忠贤,他不用马鞭,只用手拍三下马屁股,马就跑了,这就是过去唱戏的讥讽那些 拍马屁的人想出来的。

昂贵的马鞭读后感 第5篇

我最大的梦想是

骑着全世界最快的马,打遍天下无敌手

“可是我们家没有马。”

这是电影《小马鞭》主人公昂萨尔在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影片讲述小男孩昂萨尔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马,却梦想成为草原上最好的骑手。直到有一天,昂萨尔父亲的好友以骑马能促进学习为名,送来一匹名叫飞来克的骏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昂萨尔逐渐对责任、勇敢、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近日,在车间党总支的组织安排下,我观看了电影《小马鞭》,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而温暖的印象。《小马鞭》以哈萨克族少年昂萨尔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与一匹名叫飞来克的马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展现了勇气、友情、爱和美的价值观。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共鸣和感悟。

作为一名乌辆段职工,我们常常需要面对检修工作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拥有坚定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昂萨尔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阻碍,但他从不放弃,始终保持着对成功的追求。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并激励我在工作中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奋发向前。

另外,影片中描绘的昂萨尔与飞来克之间的友情也非常打动人心。在他们的相互扶持和默契配合中,我看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团队合作是非常关键的,各班组职工团结一心、互相支持,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客车检修工作中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和任务。

同时,影片还展现了新疆美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我生活在新疆,我为自己身处于这片土地的骄傲感油然而生。影片中的阿勒泰地区景色壮观,让人感觉亲切而又熟悉,往日走过阿勒泰地区山川湖海的画面浮现脑海,那些旅途中难忘的经历彷佛就在眼前。而我们铁路行业一直努力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使每一位旅客能够平安到达大美新疆的每寸土地。

电影《小马鞭》让我感受到了勇气、友情和爱的力量。它不仅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也激发了我更加热爱工作、追求卓越的动力。我会将这些正能量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希望能像昂萨尔一样,勇往直前,追随自己的梦想,为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