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学习啦 策划书 正文内容

李宁球鞋广告策划书(共3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4-01-03 14:19:29

李宁球鞋广告策划书 第1篇

李宁公司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体_子”李宁先生在1990年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李宁公司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从成立初期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到持续多年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国内外各种赛事;从成为国内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到不断进行品牌定位的调整,再到6月在香港的上市,李宁公司经历了中华民族企业的发展与繁荣。

李宁公司拥有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零售能力,产品主要包括自有李宁品牌生产的运动及休闲鞋类、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主要采用外包生产和特许分销商模式,在中国已经建立庞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及分销和零售网络,截止末,李宁品牌店铺在中国境内总数达到8255间,并且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开拓业务。

李宁公司意在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用品品牌。作为一家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公司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致力于专业体育用品的创造,努力让运动改变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我们秉持“赢得梦想”、“诚信守诺”、“我们文化”、“卓越绩效”、“消费者导向”与“突破”的公司理念,力求将李宁公司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公司。

李宁公司还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的策略,在聚焦自有核心李宁品牌的同时,还(i)与Aigle International 成立合资经营,并获授予专营权在中国生产、推广、分销及销售法国AIGLE(艾高)品牌户外运动用品;(ii)透过附属公司从事生产、研发、推广及销售红双喜品牌乒乓球及其它体育器材;(iii)获Lotto Sport Italia 旗下公司授予独家特许权,在中国开发、制造、推广、分销及销售意大利运动时尚Lotto(乐途)品牌特许产品;及(iv)从事Kason(凯胜)品牌羽毛球专业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创新是李宁品牌发展的根本。

李宁球鞋广告策划书 第2篇

1、让改变发生!Make the change

2、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DDD巴郎戴维斯

3、一切皆有可能!Any thing is possible

4、我只在意和自我一寸一寸地较量DDD伊辛巴耶娃

5、我只是对一成不变不敢苟同DDD林丹

6、出色,源自本色!

7、户外之美,世界共享!

8、你们为我安排的路总是让我迷路DDD小唐

9、别老拿我和别人比较DDDLOLA

10、我户外我存在!

11、把精彩留给自我!

12、不是我喜欢标新立异DDD阿BING

13、中国新一代的`期望!

李宁球鞋广告策划书 第3篇

李宁高调宣布进入童装行业了!又是一次重大的“冒险之旅”,不过,在李宁品牌的身上就是很少出现特别的奇迹,包括换标、90后李宁的定位••••••这可能是中国曾经最大运动品牌“越走越偏”的开始,但愿是我多虑了。

据媒体消息:在失去国内最大的运动品牌地位之后,李宁公司又高调宣布,将以全新的管理团队、全新的品牌标志,进入童装领域,并发布了李宁童装未来5到的发展规划。“小李宁”进入到了我们的视线。

李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十年,李宁当前的消费群体都已为人父母,他们自身对李宁品牌的偏好也会延伸到给孩子选择服装中来,这将给李宁童装带来巨大的商机。 并认为,李宁进入童装领域至少有两大优势:其一是经过多年在成人运动装领域的打拼,李宁已有了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二,李宁在成人装方面原有的业务体系也将全面支撑、带动“小李宁”的发展。

当然,内涵式发展和在其核心竞争力之下的跟主业相关的品牌延伸并不是不可以,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李宁的集团化发展跟李宁这个品牌和招牌太过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就是说企业品牌就是产品品牌,在这个时候,品牌延伸都整个品牌战略的发展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至少会稀释原有的品牌资产和核心价值,

本来,李宁的品牌战略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断的偏离其运动的本质,而且摇摆不定。最严重的事实是品牌老化,消费群年龄偏大,新生代对李宁的评价和接受程度很低。尤为严重的是,在品牌老化的时候,不是采用激活的手段,重新焕发品牌的活力,而是采用放弃老客户,直接定位于年轻人的群体――90后李宁。这种方式与其说是“改变”,还不如说是冒险。事实证明,生硬的想当然的定位是不被消费者接受的。

在遭遇到订货量下降、失去老大地位、90后定位失败、渠道调整式微的情势下,李宁将宝“押”在了童装上,实在让人有些看不懂。企业和品牌出现问题肯定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但李宁的问题首先一定的品牌的问题,也就是李宁品牌在跟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李宁是一个运动品牌或者具有运动时尚基因的运动品牌,随着李宁消费群的年龄不断增加,李宁在跟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没有跟上这些消费心理的变化。现在990后的定位太生硬,改变太大,没有继承性,造成两头不讨好。

回到新的业务增长点童装品类来看,并不是像李宁相关负责说的那样,“未来十年,李宁当前的消费群体都已为人父母,他们自身对李宁品牌的偏好也会延伸到给孩子选择服装中来,这将给李宁童装带来巨大的商机”,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品牌的老化已经让年轻的消费者放弃了这个品牌,90后定位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什么就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呢。而且,当前的消费群体是为人父母了,但其并不是很满意李宁品牌形象,并且这些群体还在不断的流失。这些本来就是很大的威胁,现在管理层居然还将其看作是“机会”还是“巨大”的机会?